汉书_文帝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帝纪 (第4/7页)

恒为皇帝。史事记入《汉书-高后纪、 高五王传》中。

    大臣们派人迎接代王。代王的郎中令张武等提议,他们说: “汉朝大臣都是高帝时的一些老将, 熟习军事, 深谙权诈,其内心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只是害怕高帝与吕后的威严罢了。现在诸吕已诛,血溅京都,此时以迎大王入京称帝为名,实在难以令人置信。希望大王以有病不能前往相辞, 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 中尉宋昌进言道: “他们这些议论是错误的。秦朝朝纲紊乱,豪杰并起,想取代秦朝而得南面称帝的不下万人,但最后能君临天下的,仅刘氏一家,天下怀有非分之想的人已感绝望,这是其一。高皇帝封子弟为王,封地犬牙交错,这就成了磐石般的核心,天下服于刘汉的强大,这是其二。汉朝建立, 废除了秦朝的苛敛,省刑罚, 施德惠, 人人自安, 深得人心,此其三。而以吕太后那样的威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周勃持一符节进入北军,一声呼唤士卒都左袒,支持刘氏,反对诸吕, 结果把吕氏消灭了。由此可见刘汉政权出于天授,不是靠少数人的力量可改变的。今日虽有的大臣想趁机一逞,而百姓不愿听其驱使,靠他的少数党羽就能够达到目的吗 ? 京都内有朱虚、 东牟的团结,外有吴、 楚、 淮南、 琅王 牙、 齐、 代的强大。于今高帝之子只有淮南王与大王, 大王居长, 圣贤仁孝,名播天下,所以朝中大臣顺万民之望而想迎立大王, 大王就不必有所顾虑了。 ” 代王禀报太后, 一时尚难决策。问之于卜,兆得大横,卜人占辞道: “大横亘亘,我为天王,夏启光宗耀祖。 ” 代王说:“寡人本来就是王, 又何必加一个王号呢 ? ” 卜人说:“卦中所谓天王, 是天子啊 !” 于是代王派遣太后之弟薄昭见太尉周勃,周勃等详细报告了迎立代王的真意。薄昭回报代王说: “是可信的,无须怀疑了。 ” 代王笑对宋昌说: “果然如先生所言。 ” 就派宋昌主管车驾,派张武等六人乘六辆快车去长安。车驾到高帝陵停止前进,而派宋昌先到长安观察动静。

    宋昌到达渭桥, 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到高陵回报代王,于是代王行进到达渭桥。群臣以臣礼拜见代王,代王亦谦逊回拜。太尉周勃进言说:“要求赐片刻时间秘密禀陈。 ” 宋昌说:“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 ” 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代王辞谢说: “请到京都馆舍再议。 ”

    闰九月二十九日,进入代王驻跸馆舍。群臣都到了馆舍,呈上奏议说: “丞相臣陈平、 太尉臣周勃、 大将军臣柴武、御史大夫臣张苍、 宗正臣刘郢、 朱虚侯臣刘章、 东牟侯臣刘兴居、 典客臣刘揭再拜进言于大王足下:子弘等都不是孝惠帝之子,不应继承帝位。臣谨请阴安、 顷王后、 琅王 牙王、 列侯、 吏二千石等相议,大王是高皇帝之子,应当继承,愿大王即天子位。 ” 代王说: “奉祀高帝宗庙,这是重大的事。寡人不才, 不足以担当此任。愿请高帝之弟楚王考虑合适人选,寡人实不敢当。 ” 群臣都拜伏于地, 坚决请求代王同意。代王向西辞让三次,向南辞让两次。丞相陈平等都说:“臣衷心认为,大王继承高皇帝大统最为相称,天下诸侯万民都认为是天经地义, 臣等为宗庙社稷考虑,不敢怠慢,要求大王能俯顺臣等的请求。臣谨奉天子玉玺符节再拜呈上。 ” 代王说: “既然宗室、 将相、 王侯认为寡人是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寡人就不敢推辞了。 ” 于是即天子位。群臣各依原职。派太仆灌婴、 东牟侯兴居先清扫未央宫,奉天子仪仗到代王馆舍迎接。皇帝当日晚进入未央官。当夜封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巡查殿中。帝坐于前殿, 下诏令说: “诏谕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昔日诸吕专擅权柄,阴谋篡逆, 想危害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 宗室、 大臣将其诛灭, 都各伏其罪。朕初登基,应该大赦天下,赏赐天下男子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赐牛若干头,酒若干石。聚饮五日为欢。 ”

    文帝元年冬十月二日, 皇帝在高祖庙接见群臣。派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地迎皇太后到京。下诏说: “前时吕产自封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遣将军灌婴领兵击齐,企图取代刘汉。灌将军停兵荥阳,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做篡逆之,陈平丞相与周勃太尉等运谋夺取吕产所控制的北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捕斩吕产。太尉周勃亲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典客刘揭智夺吕禄相印。因此加封太尉周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陈平、 将军灌婴邑各三千户,赐金二千斤。加封朱虚侯刘章、 襄平侯刘通邑各二千户, 金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

    十二月,立赵幽王之子刘遂为赵王,迁调琅王 牙王刘泽为燕王。吕氏所夺齐、楚地都归还原主,废除秦法 “一人有罪,株连全家” 的律令。

    正月,有关官吏请文帝早立太子,是为了尊崇宗庙。文帝下诏说: “朕德行浅薄,上帝神明并不情愿享受我对他们的祭祀,天下人民也认为我还不是他们理想中的皇帝。今日不能广求天下圣贤有德之人来接替帝位,却建议要早立太子,这就使我的薄德更亏了。这怎么能满足天下的人对我的期待 ? 立太子事暂缓计议。 ” 有关官吏又上奏: “早定太子,正是以宗庙社稷为重,证明皇上时时把天下大事牢记于心的。 ” 皇上说: “楚王,是朕的叔父,年高德劭,具有丰富的阅历与经验,对治理国事了如指掌。吴王、 淮南王与朕是兄弟。他们都是秉德以辅朕, 这岂不是早已安排好了皇位继承人么 ! 各侯王宗室兄弟中有不少功臣, 有不少贤德仁义之人。要是从上述贤人中推举有崇高德行的以接替朕不能胜任的帝位,这就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了。今日不去推选贤人,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