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 (第2/3页)
家发行《石头记》的主要方式估计是:首先组织落地书生抄写,由曹家后人到庙市经销;当《石头记》打开销路,供不应求时,大约在1762(壬午)年,把《庚辰本》的发行权转让给了庙市的书摊老板。开始是需交付大约50两银子,就可以取得出售《石头记》(最初是《庚辰本》,几年后是《甲辰本》)的权利。这时,《石头记》手抄本的售价已经达到二、三十两银子一部,从而引起了书摊老板的极大兴趣。当曹家卖出《石头记》发行母本,得到一定数量的银子后,便改成上缴大约100册手抄本,也可取得销售权。所“上缴”的手抄本初期是是《庚辰本》,后来改成《甲辰本》和《程乙本》的“前80回” 由于请人抄写100册书,用不了50两银子,所以后来发展起来的客户,都是交付100本手抄本。这一措施,使许多贫穷的落地书生有了创收的机会,从而大大地促进了《脂批石头记》的发行。抄一部八册《石头记》,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由曹家后人给一册发行母本和100本空白线装本,令书生回去誊抄。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中,没有一部手抄本是完全相同的原因。因为曹家后人在拿到100册手抄本后,借给客户去抄写的一部8册《脂批石头记》(初期是《庚辰本》,后来是《甲辰本》)就是从上缴的大量手抄本中,随意拿出来拚配成的。对没有摊位的贫穷书生,每次只借一册母本;分8次借给他们的8册母本,很可能每册都是不同人抄写的。 正因为曹家采取这种廉价的发行方式,开辟一个广大的《石头记》手抄本加工场地,为《石头记》的后来的畅销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笔者认为,《石头记》之所以畅销,主要是社会因素。当然,曹雪芹的造诣深的文学水平、细腻的对人物刻画技巧、渊博的知识面等等,对引起人们重视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像有些红学人士那样,把它鼓吹的太高,因为《红楼梦》的确存在冗长、拖沓、琐碎、枯燥、情节缓慢和不突出等弊病。在《己卯本》第二回末,有人的批语是:“语言太烦,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此视墨如土。” 可以说,一般人在阅读这部巨著时,都是采一目十行的泛读,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再细看的方式。很少人从头到尾细读的。如此的读者反应,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使《石头记》实现畅销。 促使《石头记》畅销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汉人的“反满”思想和情绪,特别是一股反清复明的势力,借助一切因素来挑起对满清皇朝的不瞒和对抗。笔者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并不想反抗他曹家的主子满清皇朝,但书中的确流露出不满情绪,认为“官员的兴衰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恶好”例如第106回,对贾府抄家的议论中有: “人家闹的也多,也没见御史参奏。” 这些、对当政不满的言论被抵触满人的志士,尤其是反清复明人士利用;就像现在一样,还有人说《红楼梦》是反映清明两个朝代的斗争,作者是明代人朱建军,曹雪芹是反清复明的先驱等等。导致许多文人和官员想了解内幕;又害怕因借阅此书而被别人牵连,因而私下到庙市去买一部《红楼梦》回家,关起门来过瘾;大呼上当,里面什么反满内容也没有。不少人还不死心,按照流行的《红楼梦解读法》:寻找同音字,细扣每个词句,咬文嚼字,去影射满清政府;就像现在一些人的心思那样,以求得心里安慰和平衡。实际上,是阿Q精神的翻版,驱动着《红楼梦》在官员和文人中盛行起来。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把《红楼梦》急促地推到大家的面前,流行开来。 曹家在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以为是他们的营销手段高明而促进《石头记》的推广。后来虽然有所耳闻,但都付之一笑,认为朝廷会做出公正的判断。因而,曹雪芹还要好友(赵执信和秋谷等)在南京以相同的方式发行。曹雪芹在后来还去过南京,了解情况。 也是这股反清的势力,把曹家推向灭顶之灾;曹寅一脉没有后人就是证明;正是《红楼梦解读法》迫使满清皇朝不得不铲除他们一家。大家公认,曹雪芹是有才华的诗人,但是除了《红楼梦》中的诗外,再也找不到他做的诗。所有名人诗集中都没有曹雪芹的诗词等现象也是上面论点的证明。详情请看拙文[5、10]。在小说[4],笔者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 2)再次修改后的《庚辰本》就是《甲辰本》的祖本。在此本上,批语基本上是脂砚斋编写的;再未送给亲友批阅,而且很少录用《庚辰本》上的批语。然后,到庙市发行。 3)曹雪芹逝世前,在120回《红楼梦》原始初稿的基础上,他对“后40回”进行具体细致的创作。实际上是写作“后39回”因为他的前期工作已经写到第81回(在第81回的原稿上,有书童名字仍是“茗烟”为证)。他完成了“后39回”的全面增删和誊清工作之后,至少进行了一次全盘的修改;在《梦稿本》上留下了他对第81~120回作第一次修改后的手稿。当第二次修改和定稿进行到第87回后,曹雪芹病逝。 接着由其父曹頫继续完成第二次修改,并对第87回以前的书稿,进行了改动;再雇人抄写成“后四册”的发行版本。这样一来“120回红楼梦”的第一次发行版本(即《程乙本》)诞生了。它是由“前80回的石头记”和“后40回手抄本”组成。“前80回”的抄本,曹家已经收集了万余套,由各书摊老板上缴提供的;曹家自己组织的抄写班子,专门誊抄“后40回” 4)当筹划在北京开办《120回红楼梦》的专卖店的过程中,曹頫带着对儿子曹雪芹的怀念,对他主持并到庙市公开发行的《庚辰本》和《甲辰本》补写有关《红楼梦》书稿情况的眉批。在《庚辰本》上写了8条(另外还写了21条其它的批语),《甲辰本》上写了3条。除了把这11条重要眉批补抄到所有“前80回”的抄本上外,还派出家人,拿着这11条眉批找买过《庚辰本》和《甲辰本》销售权的书摊老板,令他们把这些眉批抄写到指定的位置。 将“前80回”的8册,搭配上“后四册”,混合组装成“120回红楼梦”;共12册,每册10回。 5)在拙文[10]中,笔者提出新观点,认为《石头记》手抄本的出售是曹家摆脱贫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