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玲文集_二探红楼19对《卞藏本》文本的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探红楼19对《卞藏本》文本的分 (第2/3页)

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道):"[[好]]jiejie,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在金)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下)来。宝玉忙托了锁(细)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正面是不离不弃;那面是芳龄勇继)。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念)自己的[[两遍]],因笑(说)问:"jiejie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儿)。"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催)他[[不]](快)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从)]]何[[香气]](何处来的),遂问:"jiejie熏[[的]](得)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未散呢)。"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jiejie,给我一丸尝尝。"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将《丙子本》(庚)修改成《卞藏本》时,所改动的地方很多;但仔细分析所修改的词汇时,就会发现:不是曹雪芹所做出的修改。下面专门讨论。

    当《丙子本》(庚)同《甲辰本》、《列藏本》和《戚序本》比较时,虽然也有词汇的改变,但数量都不多。《戚序本》的改动只有9处,《甲辰本》为11处,《列藏本》为16处;但是,《卞藏本》的改动达47处!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上面的诗句和诗句以前的改动和《列藏本》相同;即取自《列藏本》。

    4)第九回:

    《卞藏本》是:

    这茗烟[[乃]]是宝玉第一个得用的,且又年轻不暗世事,[[如今]]听贾蔷说金荣如此欺负秦钟,连他爷[[宝玉]]都干连在内,不给[[他]]个利害,下次越发狂纵难制了。这茗烟(是)无故就要欺压人的,[[如]]今得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着,便一头进来[[找金荣]],也不叫金相公了,只说:"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贾蔷[[遂]]跺一跺靴子,故意整整衣服,看(了)看日影儿说:"是时候了。"遂[[先]]向贾瑞说有事要早一步。贾瑞不敢[[强]](扭)他,[[只得]]随他去了。这里茗烟[[先]]一把揪住金荣,问道:"我们[[cao]](毛喿)屁股不[[cao]](毛喿)屁股,管你[毛几][毛巴]相干?横竖没[[cao]](毛喿)你爹去罢了!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吓的满屋中[[子弟]](学生)都怔怔的[[痴望]](看着)。贾瑞忙吆喝:"茗烟不得撒野!"金荣气黄了脸,说:"反了!奴才小子都敢如此,我[[和]](只合)你主子说。"便夺手要去抓打宝玉秦钟。[[尚未去时,]](忽)从得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并不知系何人打来的,]]幸未打着,却又打了[[旁人]](贾菌、贾兰)的座上,[[这座上乃是贾兰]](这)贾菌亦系荣府近派[[的重孙,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这贾菌]]与贾兰最好,所以二人同[[桌而坐]](座)。[[谁知贾菌]]年纪虽小,[[志]](性)气[[最]](极)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他[[在座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座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水盛儿)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黑水。。

    "李贵[[忙]]断喝[[不止,说]](道):"偏[[你]]这小cao的知道(了),有这(许)些蛆嚼!"

    **:由《丙子本》(庚)变成《卞藏本》的改动又很大;但细看修改的地方时,也会发现,大部分也不是曹雪芹的修改,见下面的分析。而《甲辰本》和《列藏本》上的改动则显著减少,再次表明《卞藏本》不同于《甲辰本》。

    5)第九回末和第十回首:

    《卞藏本》是:

    第九回末:

    李贵忙喝道:"你要死![[仔细回去]]我好不好先[[捶]](槌)了你,然后再回老爷太太,就说宝玉全是你调唆的。我这里好容易劝哄的好了一半了,你又来生个[[新]]法子。你闹了学堂,不说变法儿压息了才是,倒要往大里[[闹]](套)!"茗烟方不敢作声儿了。

    此时贾瑞也[[怕]](恐)闹大了[[,自己也不干净,]]只得委曲着来央告秦钟[[,又央告]]宝玉。[[先是他]]二人(起先)不肯。后来宝玉说:"不回去也罢了,只叫金荣赔不是便罢。"金荣[[先是不肯,后来]]禁不得贾瑞也来逼他去赔不是,李贵等[[只得好劝金荣]](又)说:"原来是你起的[[端]](事),你不这样,怎得了局?"金荣强不得,只得与秦钟作了揖。宝玉还不依,[[偏]](必)定要磕头。贾瑞只要暂息此事,又悄悄的劝金荣说:"俗语说的好,‘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既惹出事来,少不得下点气儿,磕个头就完事了。"金荣无奈,只得进前来与秦钟磕头。[[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回回首:

    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重),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大家散了学,金荣回到家中,越想越气,说:"秦钟不过是贾蓉的小舅子,又不是贾家的子孙,附学读书,也不过和我一样。他因仗着宝玉和他好,他就目中无人。他既是这样,就该行些正经事,人也没的说。他素日又和宝玉鬼鬼祟祟的,只当人都是瞎子,看不见。今日他又去勾搭人,偏偏的撞在我眼睛里。就是闹出事来,我还怕什么不成?"

    他母亲胡氏听见他咕咕[[嘟嘟]](唧唧)的说,因问道:"你又要争什么闲[[气]](事)?好容易我望你姑[[妈]](娘)说了,你姑妈又千方百计的才向他们西府里的琏二奶奶跟前说了,你才得了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