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探红楼89评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 (第1/2页)
新探红楼(89)评大胆的设想、小心 在科学和学术研究中,有些人始终没有或者很少有成就,原因是什么呢?一般的原因是:他没有新的思想,只根据已有的认识和规律去思考和试验,岂能得出超越前人的认识和规律(即成就)呢?顶多不过是小改小革。所以,科研和学术研究的非常重要前提是:首先要形成或提出新的思想或者研究手段(方法)。没有新思想和新手段,千万别开展具体的探讨工作。 胡适先生在研究方法上提出:“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证”,成为许多人开展研究工作的指南。笔者认为:他的这种提法存在缺陷。 下面就两个问题,对胡先生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1) 如何获得和产生新的思想;2)在新思想下,怎样开展研究工作。 一、如何形成新思想 研究工作的新思想来源于实践和反复的思考。例如对《红楼梦》的研究,需要广泛阅读有关《红楼梦》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并与《红楼梦》中描写的实际情况核对,是否存在矛盾?这些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你自然就形成了新的研究思想;如果仍然没有出现新的研究思想,那就继续看文章,挑和找毛病,直到产生新思想为止。这就是说:新思想来源于实践和思考,而不是出自某人的指示或者意见。 胡适先生曾经提出的“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证”的研究方针,存在不明确、容易导致误解的弊病。至今我国红研究已经百余年,连一些基本问题,诸如《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写没写过“后40回”,《红楼梦》的古本达13种之多,到底哪些是真的,为什么会在《红楼梦》各种版本中出现许多不一致(异文)的现象,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到底是谁等等,依然是没有共识,究其根源与胡先生“研究口号”的失误不无关系。 “大胆设想”,就是可以毫无边际的、随意假设,异想天开地去设想,设想的胆子要大。以致谁是《红楼梦》的作者,五花八门,甚至有人提出是朱家的太子写出的。笔者认为:“设想”绝对不能脱离“实际”(即背离《红楼梦》,另搞一套),想入非非;因而应该改为“合理设想”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由某一点或一句话可能会骤然出现一种新想法,这是自然的;这种新想法对不对,首先要与《红楼梦》中的其它描述核对,看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矛盾,你又无法解释,就表明这种新想法有问题,至少很难出成果,甚至完全是错误的。建议您,不要将这种新想法定做研究课题。 例如,不少人根据《红楼梦》中的某个局部,产生一种新想法,诸如创作《红楼梦》的宗旨是为了“反清复明”;接下来的工作应该与《红楼梦》的大部分描述去核和验证,看《红楼梦》的主要描写内容是否符合“反清复明”?如果与《红楼梦》的大部分内容不符,只能与个别词句和描述一致,甚至要特意引伸后才相符,那么这种想法就不是真实的,不必再牵详附会地去“硬凑”即使勉强地凑出来了,顶多发表一篇文章而已,对红学的探讨和认识不会有作用或贡献。 在这里,不得不指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著名人物刘心武先生的研究工作就是由于过分追求“大胆设想”的结果。专门寻找《红楼梦》中的个别词,搞谐音字和拆字,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以致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提出许多千奇百怪的设想,生拉硬拽地引导读者相信他的奇谈怪论。在拙文[1]已经做了一些分析。 所谓“合理设想”首先是指通过初步验证,证明“新设想”是合理的,与客观实际没有冲突。对《红楼梦》而言,就是与《红楼梦》的描写内容没有矛盾。这样形成的新思想,才有研究下去的价值。 其次,需要考虑实际条件的可行性。这一条,对自然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尽管在理论和资料上是“合理的设想”,如果实际设备和技术的条件达不到,仍然不能作为课题,进行探讨。例如,自古就想飞上天,但是在空气动力学和内燃机未产生以前,就无法开展有效的研究,也出不来实质性的成果,白白浪费人力物力。看见,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方面的“合理设想”才是可行的,才能定做研究课题。 二、在新思想下,怎样展开研究工作 当按照“合理设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