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新探红楼91谈颠覆安晓玲文集 (第3/3页)
来散一散。佩凤、偕鸾两个去打秋千玩耍,宝玉便说:“你两个上去,让我送。”慌的佩凤说:“罢了,别替我们闹乱子!”[[“罢了,别替我们闹乱子,倒是叫‘野驴子’来送送使得。”宝玉忙笑说:“好jiejie们别顽了,没的叫人跟着你们学着骂他。”偕鸳又说:“笑软了,怎么打呢。掉下来栽出你的黄子来。”佩凤便赶着他打。]] 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殡天了!” * *:在对《庚辰本》进行第一次修改,产生《甲辰本》时,上面四页多、达1265个字被大量被删 去,就可以充分表明了曹雪芹的态度:他们不想卷入政治斗争中,更没有反对满清皇朝的意思,因而也就不存在反封建意识。曹雪芹最初在《庚辰本》中,未经仔细考虑而写出芳官改名的情节;那是因为在历史上,耶律契丹一直是满族的敌人,嘲笑契丹人绝对不是“反清”;而是站在满族的立场上,戏弄他们的世代仇敌——契丹人。《蒙府本》[4]和《戚序本》[5]是以《庚辰本》为底本伪造的,因而保留了与《庚辰本》相同的叙述;而《列藏本》是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修改而来[6],所以没有了这一大段内容。 在现有14种古本里,具有第63回的只有9个版本,其中属于后期发行的6个版本把涉及“雄奴” 等的一大段内容都统统删除掉了,难道还不能看出曹家对满清政府的态度吗?还能够得出他具有反封建的“萌芽觉醒”吗? 三、对谬误为什么不能“颠覆”? 笔者在几篇文章[7]里,论证了红学元老们在未对《红楼梦》各种版本进行全面对比,甚至没有仔细阅读《120回红楼梦》的情况下,就做出“后40回”是高鹗所续的荒谬结论,贻误红学界百余年;在没有详细分析《梦稿本》,并与其它《红楼梦》版本比较的前提下,就判定《梦稿本》是《程甲本的改本》,使这部曹雪芹父子的手稿和真迹蒙尘[8]等等,大量的实例充分表明红学元老们的初期研究工作是何等的草率,做出了许多错误的结论,乃至蒙骗读者!例如,由周汝昌老先生校对他所出版的《红楼梦》[9],在序言中自我吹嘘说:“由于是“石头记”三本会真(大戚序本、庚辰本和甲戌本),成为近世红楼梦版本史的开创第一章”刘心武先生为了报提携之恩,他找记者、发文章,到处造舆论,说“周汝昌先生毕生最爱《红楼梦》,一生翻阅研究过的古本不下十余种。早在50多年前,周先生就曾与他的兄长一起,致力于将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等在内的11个《红楼梦》古本,进行逐字逐句比对,从而编选出一个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10]。 为了让读者了解真相,笔者对周先生的著作中不少章节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出:在《红楼梦》的众多版本之中,《周本》是比较差的一种,距离曹雪芹的原意比较远[11]: (1)不选用曹雪芹新修改、精炼的文字,专门选取悠长、拖拉、琐碎的初期叙述,降低了《红楼梦》的文学水平: (2)曹雪芹后来的本意是在《红楼梦》各回中,删除和替换不洁文字,尤其是与女性有关的猥词,而《周本》则专门挑选这些不洁文字,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对红学界中的这些不实,甚至歪曲了《红楼梦》真相的资料、结论和认识难道不应该澄清吗?颠覆这些错误的结论和共识反而有罪吗?近代,我国学术界流行一种非常不正常的风气:一看见新观点和新意见,就反对,挥动大帽子,指责是颠覆传统,依靠打击名人和权威出名、自我炒作;而不认真考虑新见解的可取性。这正是国人同洋人的差距!对新观点持什么态度,是一个水平和修养的问题。希望不要追求“安稳”和“复旧”,要追求“变革”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中华民族才有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可能! 能够颠覆陈旧和错误的东西有什么不好?他能因此而扬名,也是他的劳动所得。如果他的颠覆行为没有道理,自然会像大海投石,翻不起大狼;又何必沉不住气,妄加指责呢?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新探红楼(83):贾宝玉没有反封建意识 [2]安晓玲:新探红楼(33):《红楼梦》中的猥词是曹雪芹父子删除的 [3]安晓玲: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4]安晓玲:安晓玲:新探红楼(23):“蒙府本”是古代伪本 [5]安晓玲:新探红楼(12):《戚序本》是伪造品(一) [6]安晓玲:新探红楼(24):“列藏本”也是古代伪本 [7]安晓玲:新探红楼(62):《红楼梦》后40回不是高鹗所续的证明 [8]安晓玲;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手稿大杂汇的证明 [9]曹雪芹:红楼梦(周汝昌校订),海燕出版社,2006年 [10]风刀:周汝昌新版《红楼梦》出版受阻,。kongz。com,2006年 [11]安晓玲:一评~六评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