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玲文集_新探红楼48贾蓉之安晓玲文集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探红楼48贾蓉之安晓玲文集考 (第1/2页)

    新探红楼(48)贾蓉之妻考

    一、 实际情况

    贾蓉的妻子有几个,姓甚名谁?大家的猜测有多种;在现有的《红楼梦》抄印本中,记载也不同,一笔糊涂账。120回《红楼梦》中,出现“贾蓉之妻”、“尤氏婆媳”和“秦氏”等语的地方有18个章回。如第5(共9处)、6、7(共7处)、10(共6处)、11(共18处)、13(共5处)、14(共2处)、29、53(有4处)、54(有4处)、58、59、64、75(3处)、76(2处)、92(2处)、106、110等回,共计54处。只在第5和7回的“贾蓉之妻”之后,带秦氏;第5~14回中,大部分都写成“秦氏”在第29回之后,只有三个地方提到“许”和“胡氏”,如下;其它地方都不指出姓氏。

    1)《庚辰本》、《甲辰本》、《列藏本》和《梦稿本》第58回写道:

    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由这里推出:贾蓉的后续妻子姓“许”

    而《蒙府本》、《程甲本》和《程乙本》中,没有“邢王尤许”四个字,为:

    贾母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

    2)在第29回,除了《梦稿本》、《程甲本》和《程乙本》外,其它版本(如《庚辰本》、《甲辰本》、《舒序本》、《蒙府本》、《列藏本》等)都是:

    只见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来了,彼此见过。

    惟有《梦稿本》上是:

    只见贾珍(之妻尤氏和)贾蓉[[的妻子]](续娶的媳妇胡氏)、婆媳两个来了

    [[彼此]]见过贾母。

    在这里,作了三项修改:(1)在贾珍之后新加:(之妻尤氏和);(2)在贾蓉之后,抹去:[[的妻子]],替换成:(续娶的媳妇胡氏);(3)再去掉:[[彼此]]。

    高鹗参照《梦稿本》将《程甲本》和《程乙本》改写成:

    只见贾珍之妻尤氏和贾蓉新近续娶的媳妇婆媳两个来了,见过贾母。

    在上面,高鹗删去了“胡氏”,增添了“新近”之所以不要“胡氏”,因为《庚辰本》、《甲辰本》等各种古本的第58回里,明明写了“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贾蓉的妻子是姓“许”,怎么又变成了姓“胡”?因而他在这两回,都不写出贾蓉妻子的姓。

    3)第92回,冯紫英又问:“东府珍大爷可好么?我前儿见他,说起家常话儿来,提到他令郎续娶的媳妇远不及头里那位秦氏奶奶了。如今后娶的到底是那一家的?我也没有问起。”贾政道:“我们这个侄孙媳妇儿也是这里大家,从前做过京畿道的胡老爷的女孩儿。”冯紫英道:“胡道长我是知道的。但是他家教上也不怎么样。也罢了,只要姑娘好就好。”《梦稿本》、《蒙府本》、《程甲本》和《程乙本》都是这么写的。

    二、 新的解释

    对上述混乱的情况,目前的解释是:疏忽、遗漏等。在拙文[1]中,笔者提出:“曹頫在《风月宝鉴》中,贾蓉之妻秦氏只患过病,但一直没有死;当曹雪芹增扩《风月宝鉴》,创作《红楼梦》时,才把秦可卿和她弟弟秦钟设计成“死了”为了与这一改动保持一致,他要其妻在照抄《风月宝鉴》的回目时,把有“秦氏”的地方统统改成“贾蓉之妻”;但未对其它内容进行修改,以致令读者产生疑问。当收回“征集评语”的《石头记》稿件后,看到第53回上“绮园”写的下列眉批:

    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

    所以,曹雪芹要妻子在第58回的“贾母婆媳祖孙”之间,加入“邢王尤许”四个字。这一观点的证明是:“邢王尤许”加入的非常勉强。

    “贾母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说的是:贾母家的男(祖孙)女(婆媳)成员都得每天“入朝”,对老太妃“随祭”,这符合朝廷的规定。加入“邢王尤许”就变成只有女成员“入朝随祭”,与实际不符;其二“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不通,应该写成“贾母邢王尤许婆媳孙媳重孙媳”才对;因为媳妇是邢氏、王氏,孙媳是尤氏,重孙媳才是许氏。

    可见,这种修改显得很仓促和粗糙。但是,以后的所有手抄古本都是保持这样的修改。在第92回,《120回红楼梦》版本中,出现对续娶胡氏的说明;显然是曹雪芹在创造“后40回”时,新增的。只是在《蒙府本》里,除了这些内容外,还删去了以前加入的“邢王尤许”四个字。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曾经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