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新探红楼60《庚辰本》是在仓促下 (第2/2页)
现上述矛盾。同时,再次证实笔者的观点:曹雪芹把自己的写作内容(贾瑞单恋凤姐)插在他父亲的《风月宝鉴》之中。 3)薛宝钗进荣国府的时间 在第四回,说薛宝钗进入荣国府的时间与林黛玉发生在同一年。但是第20回写道: 宝玉对黛玉说:“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说明林黛玉比薛宝钗早好几年进荣国府。到底早多少年,从第22回,就可以看出: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这一回的前面,凤姐对贾琏说:“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meimei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这就是说,薛宝钗是在十四岁左右才到京城住进荣国府的。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误差,也是因为曹雪芹匆匆忙忙把薛蟠买香菱打死人、贾雨村审案插入,而造成这种时间混乱。 4)关于“贾元春和贾宝玉的年龄矛盾”请看拙文[2],因新加“秦可卿的死而引起的矛盾”请看拙 文[3、4]等等,不再赘述。 5)第39回的回目名称是:“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全回目共10页,讲刘姥姥信口开河的内容只占3页,却成为整个回目的名称。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在回目名称上没有反应,也是因为后面“刘姥姥瞎编的内容”是曹雪芹新增加的;没想到,写出后,仅占回目篇幅的三分之一。他也未来得及更改回目名称。 6)当收回《石头记》的外审书稿后,丢失了第64和67回,因急于抄写“到庙市出售”的商品手抄本,也不拿出这两个回目的底稿重新抄写,便编辑成八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即《庚辰本》),于1756(丙子)年到庙市销售。 7)曹頫写作的特点是日记式的陈述,有时描写非常细致入微,但有时则显得琐碎、拖沓、重点不明显。曹雪芹在《庚辰本》的写作时,也受其影响(见第24回[5])。由于急于拿出《庚辰本》到庙市去出售,对他自己及其父亲所写出的内容,都未做提炼和仔细修饰。只有在对《庚辰本》进一步修改,得出《甲辰本》时,才对他自己和其父写出的累赘文字进行大量的精简。曹雪芹对自己文字的大减请看拙文[5]和对他父亲文字的大减请看拙文[6]。 二、曹雪芹为何赶着发行《庚辰本》 为什么曹家要如此匆忙地誊抄《庚辰本》的商品手抄本呢?根本原因是:曹家生活拮据,要曹雪芹改编《风月宝鉴》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曹家子孙开辟一条谋生的道路。大出他们意料之外的是:外传审阅的《石头记》竟然流传到庙市,被人抄写出来出售,很受欢迎。大大触发了曹家子孙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张尽快拿出带脂批的全本《石头记》,去前抢占客户和市场。从而使《石头记》的成书过程,到后来异常仓促。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新探红楼(44):曹雪芹与曹頫合著《红楼梦》的论证 [2]安晓玲:新探红楼(82):《红楼梦》人物年龄的矛盾 [3]安晓玲:新探红楼(47):秦可卿在《风月宝鉴》中没病死 [4]安晓玲:新探红楼(48):“贾蓉之妻”考 [5]安晓玲:新探红楼(30):揭开《红楼梦》繁本和简本之谜 [6]安晓玲:二探红楼(7):曹雪芹对《红楼梦》所做过的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