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探红楼14曹雪芹不想反清 (第3/3页)
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程乙本》是: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须眉浊物只【听见】‘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节,【便只管胡闹起来】。【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只顾他邀名,猛拚一死,将来【置】君【父】于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死战】,他只顾图汗马之【功,猛拚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袭人【不等说完】,便道:【“古时候儿这些人】,也因出于不得巳他才死【啊】。”宝玉道:“那武将【要是】疏谋少略【的】,他自己无能,【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么】?那文官更不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瑕疵,他就胡弹乱谏,邀忠烈之名;【倘有不合】,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若非圣人】,那天也断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交代】。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钓誉】,并不知【君臣的】大义。 **:贾宝玉的整个议论都是为皇帝辩护“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但在《丙子本》(庚)等中,存在用词不准确,容易造成误解的弊病,因此在《程乙本》中做出了较大的修改。上面黄色方括号【知道】等处是《丙子本》(庚)和《程乙本》之间的不同处。红色方括号代表最重要的改动:将【必定有昏君他方谏】改成【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以及把“【他不圣不仁】”替换成“【若非圣人】”,以避免引起错觉,认为“是说”当朝“有昏君”和皇帝“不圣不仁” 这些说明:曹雪芹父子生怕在用词上出现“棱角”,造成误会和麻烦。上述的修改充分表明:这样一个《红楼梦》的作者还会反清复明,在小说里设下许多暗语(如下篇文章所述),去影射满人及其政府吗? 在《杨藏本》中,有这次修改的稿页,说明是曹雪芹做出的改动。《杨藏本》第36回第4页前半页的底稿是“庚辰本”,修改以后变成“甲辰本”的内容。 宝玉道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的)名[[死]]节。[[究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便只管胡闹起来,那里知道)有昏君[[他]]方(有死)谏[[他]](之臣),只顾(他)邀名,猛[[弃]](拚)一死,将来[[弃]](置)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有)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功),[[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道:"忠臣良将,]](不等说完便道:“古时候儿,这些人也因)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啊)。"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将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弹)乱[[劝]](谏),[[只顾他]]邀忠烈之名,(倘若不合),浊气一涌,即时[[弃]](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若非圣人),那天地断(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多]]都是沽名(钓誉),并不知(君臣)大义。 —————————— 总上所述,在《红楼梦》研究中、新老索隐派所进行的一系列考证工作,基本上是一厢情愿,把 反清复明的政治斗争强加到《红楼梦》和曹家的头上。希望不要再浪费时间,醉心于搞谐音字和拆字游戏了;像刘心武先生那样,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新探红楼(47):秦可卿在《风月宝鉴》中没病死 [2]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出版社 [3]刘心武:《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27日 [4]安晓玲:新探红楼(33):《红楼梦》中的猥词是曹雪芹父子删除的 [5]安晓玲:新探红楼(23):“蒙府本”是古代伪本 [6]安晓玲:新探红楼(12):《戚序本》是伪造品(一) [7]安晓玲:新探红楼(24):“列藏本”也是古代伪本 [8]安晓玲: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9]展静:《红楼梦》作者的立场和思想——《红楼梦》反清新证,红楼品茗,红楼文库,2007-05-25 [10]安晓玲:二探红楼(5):“红楼梦”中“水溶”和“世荣”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