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新探红楼82《红楼梦》人物年龄的 (第2/2页)
封贤德妃”等情节,都是曹頫在《风月宝鉴》中新增的。而曹雪芹在后来又增加许多故事时,都未注意到与《金陵十二钗》的叙述发生冲突;加上时间匆忙,而留下上面弊病。 以前曾经提到过:红学界一直认为这次修改是高鹗做出的。实际上,是程伟元在再版《程甲本》时“前80回”的许多回目是按照《程乙本》排印的。现存的《程甲本》属于改良的再版书册。请看拙文[5]的论述。 二、雪雁的年龄问题 在第3回,对雪雁的描写是:“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给与了黛玉”(P。37)。 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约6~7岁,比雪雁小、至少是3岁。这是合理的,否则就变成小姐要照顾丫鬟了。 但是,在第97回,林黛玉快死时,却写道:“原来雪雁因这几日嫌他小孩子家懂得什么,便也把心冷淡了。况且听是老太太和二奶奶叫,也不敢不去。连忙收拾了头,平儿叫他换了新鲜衣服。跟着林家的去了” 林黛玉一直把雪雁当成是“小孩子家”,而把丫鬟紫鹃当成知心人。林黛玉大约的16岁去世,这时雪雁为19岁,怎么还能是小孩子呢? 同样,如果“后40回”是高鹗所续,他能留下如此的大的矛盾吗?任何仿造者都不会愚蠢到这种程度,思维如此的不严密!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大纰漏,只有作者本人才肯留下。 三、《梦稿本》上的年龄矛盾有时与手抄本不同有关 这种实例不少。例如: (1)第24回,《红楼梦》版本[3]P。251上写道: 贾芸往外瞧时,却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指红玉);P。254,写的是:“这红玉年方十六岁,因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 但是《梦稿本》上的相应部分的内容是:贾芸往外瞧时,[[见]]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丫头(指红玉)(第5页前半页);第6页后半页的附加页写的是:“这红玉年方十四岁,因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 同一个人——红玉,前后有三种年龄:十四岁、十五六岁和十六七岁。 (2)第75回,《红楼梦》版本[3]P。853上写道:此间伏侍的小厮都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若成丁的男子到不了这里,故尤氏方潜至窗外偷看。其中有两个十六七岁娈童以备奉酒的,都打扮的粉妆玉琢。…薛蟠兴头了,便搂着一个娈童吃酒,又命将酒去敬邢傻舅。傻舅输家没心绪,吃了两碗,便有些醉意,嗔着两个娈童只赶着赢家不理输家了,… 在《蒙府本》里,变成“十七、八岁娈童粉装玉琢…” 《梦稿本》第75回第3页后半页写道: 此间伏侍的小厮都是十五岁以下的[[,若成丁的男子到不了这里,]],故尤氏方潜至窗外偷看。其中有两个[[十七八岁娈童以备奉酒的,都]](小么儿)打扮的粉妆玉琢。…薛蟠兴头了,便搂着一个[[娈童]](小么儿)吃(酒),又命将酒去敬邢傻[[舅]](大舅)。傻舅输家,没心绪,吃了两碗,便有些醉意,嗔着两个[[娈童]](陪酒的小么儿)只赶着赢家不理输家了,… 由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原稿中开始写的时:“十六、七岁娈童”,后来修改成“十七、八岁娈童”,最后定稿为“小么儿”可见,《红楼梦》中,人物年龄上出现的矛盾,有时是曹雪芹在修改过程中造成的。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新探红楼(32):《红楼梦》前80回中的纰漏 [2]安晓玲:新探红楼(34):大小贾宝玉的产生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俞平伯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4]安晓玲:新探红楼(60):《庚辰本》是在仓促下成书和发行 [5]安晓玲:新探红楼(79):《程乙本》的手抄本是不是个残缺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