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_卷二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二 (第1/7页)

    卷二十二

    职官一

    高祖发迹太原,官名称位,皆依隋旧。及登极之初,未遑改作,随时署置,务 从省便。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 殿中、内侍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 司农、太府,为九寺;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天策上将府;次左右卫、左右骁卫、 左右领军、左右武候、左右监门、左右屯、左右领,为十四卫府。东宫置三师、三 少、詹事府、门下典书两坊。次内坊;次家令、率更、仆三寺;次左右卫率府、左 右宗卫率府、左右虞候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为十率府。王公以下置 府佐国官。公主置邑司已下。并为京职事官。州县、镇戍、岳渎、关津为外职事官。 又以开府仪同三司、 从一品。

    特进、 正二品。

    左光禄大夫、 从一品。 右光禄大夫、 正二品。

    散骑常侍、 从三品。

    太中大夫、 正四品。 通直散骑常侍、 正四品。

    中大夫、 从四品上。

    员外散骑常侍、 从四品 下。

    中散大夫、 正五品上。

    散骑侍郎 正五品下。

    通直散骑侍郎、 从五品 上。

    员外散骑侍郎、 从五品下。

    朝议郎、承议郎、 正六品。

    通议郎、 通直郎、 从六品。

    朝请郎、宣德郎、 正七品。

    朝散郎、宣义郎、 从七品。

    给事郎、征事郎、 正八品。

    承奉郎、承务郎、 从八品。

    儒林郎、登 仕郎、 正九品。

    文林郎、将仕郎, 从九品。

    并为文散官。

    辅国、 正二品。

    镇军 从二品。

    二大将军,冠军、 正三品。

    云麾、 从三品。

    忠武、壮武、宣威、明威、信远、游骑、游击 自正四品上到从五品 下。

    十将军,为散号将军,以加武士之无职事者。改上开府仪同三司为上轻车 都尉,开府仪同三司为轻车都尉,仪同三司为骑都尉,秦王、齐王下统军为护军, 副统军为副护军,上大都督为骁骑尉,大都督为飞骑尉,帅都督为云骑尉,都督为 武骑尉,车骑将军为游骑将军,亲卫骠骑将军为亲卫中郎将,其勋卫骠骑准此。亲 卫车骑将军为亲卫郎将,其勋卫翊卫车骑并准此。监门府郎将为监门中郎将,领左 右郎将,准此。诸军骠骑将军为统军,其秦王、齐王下领三卫及库直、驱咥直、车 骑并准此。诸军车骑将军为别将。其散官文骑尉为承议郎,屯骑尉为通直郎,云骑 尉为登仕郎,羽骑尉为将仕郎。武德九年,罢天策上将府。

    贞观元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分将作为少府监,通将作为三监。八年七月, 始以云麾将军为从三品阶。九月,以统军正四品下,别将正五品上。十一年,改令 置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其三公已下,六省、一台、九寺、三监、十二卫、东 宫诸司,并从旧定。又改以光禄大夫为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 大夫为从三品,正议大夫为正四品上,通议大夫为正四品下,太中大夫为从四品上, 中大夫为从四品下,中散大夫为正五品上,朝议大夫为正五品下,朝请大夫为从五 品上,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其六品下,唯改通议郎为奉议郎,自余依旧。更置骠 骑大将军为从一品武散官;辅国、镇军二大将军为从二品武散官。冠军将军加大字。 及云麾已下,游击已上,改为五品已上武散官。又置昭武、振威、致果、翊麾、宣 节、御武、仁勇、陪戎八校尉副尉, 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上阶为校尉,下为副尉。

    为六品已下武散官。

    凡九品已上职事,皆带散位,谓之本品。职事则随才录用,或从闲入剧,或去 高就卑,迁从出入,参差不定。散位则一切以门廕结品,然后劳考进叙。《武德令》, 职事高者解散官,欠一阶不到为“兼”职事卑者,不解散官。《贞观令》,以职 事高者为“守”,职事卑者为“行”,仍各带散位。其欠一阶,依旧为“兼”,与 当阶者,皆解散官。永徽已来,欠一阶者,或为兼,或带散官,或为守,参而用之。 其两职事者亦为“兼”,颇相错乱。 其欠一阶之“兼”,古念反。其职事之兼,古 恬反。字同音异耳。

    咸亨二年,始一切为“守”

    自高宗之后,官名品秩,屡有改易。今录永泰二年官品。其改易品秩者,注于 官品之下。若改官名及职员有加减者,则各附之于本职云。

    唐初因隋号,武德三年三月,改纳言为侍中,内史令为中书令,给事郎为给事 中,内书省为中书省。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七月,改治书 侍御史为御史中丞,改诸州治中为司马,别驾为长史,治礼郎为奉礼郎。显庆元年, 改户部尚书为度支尚书,侍郎为度支侍郎。又置骠骑大将军员,从一品。龙朔二年 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尚书省为中台,仆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左右司 郎中为丞务,吏部为司列,主爵为司封,考功为司绩,礼部为司礼,祠部为司禋, 膳部为司膳,主客为司蕃,户部为司元,度支为司度,仓部为司仓,金部为司珍, 兵部为司戎,职方为司域,驾部为司舆,库部为司库,刑部为司刑,都官为司仆, 比部为司计,工部为司平,屯田为司田,虞部为司虞,水部为司川,余司依旧。尚 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郎中为大夫。中书门下为东西台。侍中为左相,黄门 侍郎为东台侍郎,给事中为东台舍人,散骑常侍为左右侍极,谏议大夫为正谏大夫。 中书令为右相,侍郎为西台侍郎,舍人为西台舍人。秘书省为兰台,监为太史,少 监为侍郎,丞为大夫。著作郎为司文郎中,太史令为秘阁郎中。御史台为宪台,御 史大夫为大司宪,御史中丞为司宪大夫。殿中省为中御府,丞为大夫。尚食为奉膳, 尚药为奉医,尚衣为奉冕,尚舍为奉扆,尚乘为奉驾,尚辇为奉御,并为大夫。内 侍省为内侍监。太常为奉常,光禄为司宰,卫尉为司卫,宗正为司宗,太仆为司驭, 大理为详刑,正为大夫。鸿胪为司文,司农为司稼,太府为外府,卿并为正卿。少 府监为内府监。将作监为缮工监,大匠为大监,少匠为少监。国子监为司成馆,国 子祭酒为大司成,司业为少司成,博士为宣业。都水为司津监。左、右卫府、左、 右骁卫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