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设见义勇为奖 (第3/3页)
有一个新闻引起了沈鹏的注意。一个小伙子,跳进苏州河救上来一个轻生女子,然后悄悄地离去,谁都不知道他是谁。沈鹏对志红说:“你和兰花商量一下,由邻村酒业悬赏寻找 这个小伙子。” “为什么?”志红瞪大眼睛问。 “傻瓜。”沈鹏高兴地亲一口她漂亮的脸蛋,说“无论能不能找到这个小伙子,所有的媒体,不管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还是新兴的,都会报道,这不是免费广告吗?如果找到了 ,我们要重奖这个小伙子,帮我们找到他的人也要奖励,这个费用与媒体的宣传效果比起来,费效比怎么样?” 志红恍然大悟,高兴地也亲了一口沈鹏说:“走,我们一起去找兰花。” 和兰花谈的时候,沈鹏的想法已进一步成熟:“第一步,悬赏寻找见义勇为者;第二步,设立一个长期的‘邻村见义勇为奖’,以后凡有见义勇为行为的都可以获奖。” 兰花问:“这需要多少钱?它的效果能有那么好吗?” “先有10万元就足够。刊登启事最多花1万元。其实只要启事见报,所有媒体都会转载的,不需要再花钱。剩下的钱,5万元奖给那个小伙子,1万元奖励寻找到他的人,乘下的3万 元,办一个简单的颁奖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做到这里,我们收获的效果,你花1百万都做不到。” “这10万元我能收回来吗?” “宣传效果达到了,何只10万元,营业额会几何级地上升。” 兰花还是有点怀疑:“你凭什么认为我们出这个名,人家就会买邻村酱香老酒?” “喜欢喝酒的人多数性格豪爽,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会赞赏和支持的,我们帮他们做出他们想做却没有做或都无力做的事,他们当然会对邻村酱香老酒产生好感。再一个,遇到类似 于车祸、落水之类的意外,救与不救,其实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和困扰了。比如,停车救跌倒在路边的老太太,却被她反诬为肇事者,我们就要奖励这个救人者,申张正义。” 志红问:“假如这个人真是肇事者呢?或者弄不清真假呢?” “那样新闻不是更多了?我们成立一个鉴别委员会,请媒体人、学者、专家、群众代表等加入,大家来鉴别救人是真是假。这样会拖很长时间,对邻村品牌的宣传也就有了持续性 了。” 兰花说:“这些恐怕还需要费用吧?” “当然还需要费用,但是效果会出乎你预料的好。我可以保证,最多让你花50万元,就可以让邻村酱香老酒在全上海尽人皆知,而且美誉度最好,甚至压过茅台和五狼液。” 兰花还有点将信将疑,说:“这样吧,你把这些想法写一个方案出来,我交给董事会讨论。” 志刚一听到这个方法就大加赞赏,说:“宁愿让邻村会馆紧一点,也要抽出资金做这件事。” 方案拿出来后,董事会很快就通过了。启事在两家报纸和网络上一发布,立刻就被很多媒体转载,还引起了大讨论。其实这时那个救人的小伙子已经被找到了,是一个安徽籍的农 民工,在一个工地上做木匠。沈鹏找到他,请他到邻村会馆来,和他签了一份合同,内容大概是邻村酒业聘请他为形象代言人,除5万元奖金外另支付给他酬金。签约仪式、赠送奖 金、新闻发布会同时举行,当天反应最快的网络媒体就发出了消息,第二天各大媒体立体轰炸,使邻村酒业名声大振。 营业额的上升没有那样立竿见影,但确实在稳步上升。虽然别人不敢说这一定是奖励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效果,但沈鹏坚信一定是。 这件事热闹过一阵以后,便偃旗息鼓了。好长时间再没有产生什么义勇为的新闻,这让沈鹏很着急。品牌宣传最忌讳中断时间太长,必须要有延续性,不断地敲打消费者的神经, 让他们随时记起这个品牌。 发生在老家彭家村的一件事,在大志手下的民工圈子里传开了。孝胜的爷爷从镇上回家,遇到正国媳妇张银花开一辆三轮车回去,便坐到车后面车斗里。开到离村口还有三里地时 ,孝胜爷爷不小心从车上摔了下去。可能是年纪大了,没碰没磕的,当时也没事,回到家里当晚却去世了。银花和公公婆婆过意不去,拿了1万块钱到孝胜家,孝胜妈却拒绝了,说 不能怪银花。两家争来争去,一直到后事办完还在争,两家的关系却越争越好。陈友在周末回家时把这事说给志红听了,志红又说给沈鹏听了,沈鹏眼前一亮,说:“我们就把见 义勇为奖颁给她们。” 志红说:“颁给谁?这好像和见义勇为没关系吧?” “怎么没关系?现在到处出现的都是反面新闻,孝胜妈在完全有理由索赔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提这事,却连人家送上门的钱都不要,这一对比多典型?这也是一种见义勇为,比我 们通常所理解的见义勇为更难能可贵。” “可我还是觉得有点牵强。” “这样也好。”沈鹏灵机一动说“我们展开一个大讨论,请媒体和我们的见义勇为鉴别委员会成员参加,大家来讨论应该不应该颁这个奖。这本身就是新闻。” 他俩争执不下,叫兰花来决定。兰花也决定不下,便汇报到志刚那里。志刚听了沈鹏的想法,当即把贵玲叫来,叫邻村会馆配合酒业公司来把这个讨论会办好。 兰花派人把孝胜妈和张银花婆媳俩都请到了上海。于是,一场主题为“该不该颁这个奖”的讨论在邻村会馆展开,与会的鉴定委员会也意见不一,大家争吵得热闹非凡。支持颁奖 的人基本和沈鹏的想法一样,认为孝胜妈不收钱也是义举,而且银花婆媳俩主动送钱也是义举,所以奖金应该颁给双方;反对方认为见义勇为的重点在一个“勇”字,是在危急情 况下挺身而出,才体现出“勇”来。支持方又认为,孝胜妈在风气日下的环境中坚持不责人、不收钱,也体现了针对不良社会风气敢于反对的“勇”来,她和银花婆媳都是坚持以 优良传统文化美德勇于反对当今不良风气的勇敢者,当然体现出了这个“勇”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