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白刃战对决定生死偃月刀开膛鬼子官 (第3/3页)
那个会使刀的武士班长对决的要求,得到魏二槐批准。 谈判的第二天中午,魏二槐以待客要有待客的规矩吃到了一歺饱饭,并且如老牛长饮一般喝下一大盆菜汤。源屯少佐从魏二槐偷偷摸摸往兜里塞煎饼的小动作判断,盘蛇岭上应该是真的断了粮食和饮用水。 谈判到了第三天,双方终于达成白刃战的规矩和协议。参与白刃战的八路军一方含陈麻子,陈光头共计六十七人。日本皇军八十七人全体参加白刃战斗,皇协军作为不参加战斗的裁判只许中立观战。依照魏二槐制订的所谓中国古代阵仗规矩,双方首先上场的是长官与长官的一对一决斗。而后才是士兵以十人一组对十人一组进行白刃战,直至一方全部战死为止。 八路军方面提议,白刃战的武器一律不准带枪栓,说这是防止日本人在枪膛里上子弹耍赖皮。非白刃战的武器如迫击炮,机枪,手枪,手雷等等。以及皇协军的全部装备都要放置在双方都认可的远处,为白刃战胜利者的战利品。 源屯少佐想这些土八路的嘴够损够硬,明明是自己没有子弹想赖皮也赖皮不了,反而要诬赖皇军会在白刃战中枪膛里上子弹?大日本皇军几时在白刃战的时候枪膛里上过子弹。源屯少佐想起一句很有哲理的中国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答应八路军的条件。缷枪栓就缷枪栓,谁怕谁? 源屯少佐非常自信的对魏二槐说:恭喜你们这些勇敢的土八路,终于可以在白刃战中死在天下无敌的大日本皇军刀下。作为武士,战死也是大大的荣耀。倘若躲在山上饿死,是小小的懦夫。 魏二槐也恭喜源屯少佐,仅用两个回合就打趴汉jianian头子刘正卯的游班长说:少则一个回合,至多两个回合就可以送源屯少佐下十八层地狱去挖煤。 源屯少佐晓得一点中国的文化,知道十八层地狱不是什么好的去处。只是他弄不懂为何要让他死去之后下十八层地狱挖煤? 翻译李承浩为源屯少佐解释说:可能是十八层地狱底下离煤层比较近的缘故,土八路那是骂人的话。诅咒源屯太君被土八路杀死之后,灵魂下十八层地狱还要当苦力挖煤的干活。 源屯少佐听了李承浩的解释之后哈哈大笑,死到临头的土八路还要逞口舌之快,那就让武士的刀在决斗中讲话吧。 依照约定,两军的生死对决在山下不知道是哪家倒霉的麦田里进行,全体皇协军后退到日军的后方处于一百米外的山坡上观战。 源屯少佐从望远镜里观察,看见从盘蛇岭下来的土八路果真都没有枪栓,之中有七八个土八路扛的是长矛大刀。领头的土八路光着膀子,扛一杆似乎是非常沉重的长柄大刀。源屯少佐在中国呆了多年,知道那是使大刀的祖宗武圣人庙里的兵器摆件。见对手身材高大,肌rou发达,非常的强壮,这就难怪劈臂拳掌门刘正卯仅招架两个回合就被他打败。源屯少佐是七段剑道的武士,在日本军中可以算是最高的剑道级别。不过剑道升级的较考都是武士刀与武士刀进行对决,使用武士刀的源屯少佐,在训练中与擅长使用三八枪拼刺的日本老兵油子搏击也仅仅是能够应付而已。即便是勉强取胜,也是赢得十分困难,确实不知道如何对对中国的长柄大刀。 源屯少佐知道自己的武士刀轻薄,硬碰硬是抵挡不住关公大刀那么沉重的兵器。现在毕竟与古代人的作战方式有所不同,既不是骑在马上对打挪不开身体,也不需要砍开厚实的皮革铁甲。长柄大刀这种笨重兵器的缺点是没有武士刀锋利灵活,只要能够避开了对手的重手打击,原本计划用两个回合结束的战斗,或许可以省略到只用一招就劈死土八路,展现大日本皇军的神威。 两军阵中的二斤半上阵之后一声不吭,双手恶狠狠的举起似乎十分沉重的关公大刀,以一招力劈华山的笨拙刀法,自上而下砍向源屯少佐。 见对手出招的力道沉重,源屯少佐心中大喜,知道自己取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仗着七段剑道练就的灵巧步法,待得对手的大刀下劈在不可能改换招法的情况之下,才卖弄暴发力往后退半步。他这么做是要让中国人看看,只有大日本帝国的武士才敢只留几寸距离这般弄险。其实只后退半步保持近距离并不完全是为了弄险,也是为了使对手在刀落地之后尚来不及收招的瞬间,为武士刀攻击对手的突然性做好铺垫。 源屯少佐预备的弓步向前突刺的战术作废,一切都在二斤半那招力劈华山下劈途中的变化嗄然而止。 这柄脏兮兮的偃月大刀是关公塑像手握的木制摆件,偃月大刀的外形看似巨大,干燥透的木材实际重量尚不足四斤。之所以要将这柄大刀涂上脏兮兮的污油尘土,是为了掩饰在锯掉的刀尖上镶嵌着一把宰羊利刃。 大刀在下行至源屯少佐胸脯高度的时侯,二斤半的弓步与曲臂突然伸出向前捅去。 源屯少佐后跳半步的脚没有立稳,他手里的那把武士刀本来就没有打算去迎挡沉重的偃月大刀。势如破竹的偃月大刀突伸向前,刀尖的刃部依然随着惯性向下运动。由于二斤半的弓步和曲臂突然向前伸出,大刀在下行到源屯少佐腹部的位置,突前半尺的宰羊尖刀捅进源屯少佐的肚皮。偃月大刀虽然不是很沉重,可是下劈的惯性,再加上二斤半用力下压,锋利的刀刃切开了源屯少佐的衣裤及腰带,从小腹一直到剖开生殖器。刀磨得非常锋利,切断的大小肠,与生殖器里的卵蛋等下水,稀里哗啦淌下麦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