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尉迟锏因包庇获罪郁冕冠救朋友申冤 (第3/4页)
一个漏洞百出,手段并不高明的骗局,不但使策反成功潜伏在日伪内部的特工人员被捕后叛变,还导致冤杀了三个战功卓著的老战士。人死不能复生,对草率处置人命的情报侦察科长陈福农记大过撤职处分,犯相关错误的干部都给予严厉的警告处分。 由于八路军基层部队中的干部战士文化素质低是普遍现象,情报侦察工作的专业人员又不是能够在短期之内就能够培养得出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敌工部派来接手情报侦察工作的干部还得要重新建立起情报网,对这些犯了错误的情报工作人员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过后仍然还得将他们继续留用。虽然是犯过错误的情报工作人员,总比门外汉从头学起要好用一些。 若不是尉迟锏包庇旧部下,虽然不能挽回潜伏的特工人员被捕叛变,至少俘虏集体充当内jianian案不致拖延至复杂化。也有可能不会导致几十个已经入伍的战士被解除军籍遣散,造成极坏的影响。三个老战士被冤杀,甄别干部小组当然是要负主要责任,但是尉迟锏的包庇也是严重错误。敌工部的干部认为尉迟锏和金美惠,尤其是国际**战士身份的金美惠通晓中,日,朝三国的语言与文字,是八路军中极为稀缺的宝贝人才,不适宜继续留在前线从事高度危险的侦察工作。 关押日军的战俘营里新押到了一批朝鲜族的日军俘虏。这些穿着日军制服的朝鲜俘虏既不会多少句日语,更不懂得讲中国话。而这一带的八路军没有朝鲜族的干部战士,以往的战斗中曾经俘虏过两个朝鲜人的汉语翻译,可惜的是他们都已经在反法西斯的战斗中牺牲了。从日军那里解救下的朝鲜族慰安妇却是不少,而她们也都是会不了几句中国话,无法从事翻译成汉语的工作。眼下只有几个闯关东学过几句朝鲜话的老乡,在与朝鲜俘虏作艰难的勾通。调尉迟锏和金美惠夫妻到更需要她发挥作用的大禹山日军战俘营工作。 尉迟锏和金美惠夫妻接到调往大禹山战俘营工作的命令,李半秃子向与敌工部的干部请求与尉迟锏和金美惠夫妇一起调离新二旅。却是因为李半秃子不具有金美惠那般通晓中,日,朝三国的语言的特殊才能,再加上敌工部的干部不想插手野战部队的人事安排未能获得批准。 三个卫县同乡的老战士被冤杀,由于对陈福农撤职留用的处分太轻不满,李半秃子实在是不愿意继续在丁择义的手下工作。 郁冕冠理解李半秃子对老战友的感情,更怜惜他是军队少数既有文化,又懂经商之道的稀缺人才。考虑到李半秃子的确是不适宜继续留在纪律严苛的新二旅,忽然间想到魏二槐的麾下颇多杂七杂八的人才。郁冕冠的面子够大,从丁择义那里要出李半秃子,打发他去投捻军旧寨。 郁冕冠右腿膝盖粉碎性骨折,伤情久治不愈致残。一封亲笔举荐信送走了李半秃子去投捻军旧寨,正要起身回二贤寨休养,赶上尉迟锏和金美惠夫妇调往大禹山的日军战俘营工作,正好是同路。过了封锁线,便可以从八路军控制的区域绕来绕去的往卫县,大禹山方向。尉迟锏的腰包里有从汉jianian那里搞来的金条和银元,两对夫妻又都有意要沿途欣赏齐鲁大地的风景。而通行证半个月的期限也足够他们慢慢溜达。尉迟锏夫妇,郁冕冠夫妇都佩有手枪,认为自己有能力到达目的地,遣回了负责护送的警卫工作人员。由于郁冕冠腿伤未愈怕颠,尉迟锏买下一挂三头草驴拉的大车,一路游山玩水的护送郁冕冠回二贤寨。 二贤寨前后已经有六个受伤致残的旧时弟兄先回,那里山明水秀,确实是宜人养生的居所。 途中这两对夫妻被骑着东洋大马赶路的二凤从后面追上。以二凤这个人的急性子脾气,不可能与他们这挂草驴拖拽的慢车同行,更何况当时的二凤还不知道公爹的病情到了什么地步。彼此就在马上击掌相约,途经两界岭的时侯一定要右转到莲台集游家做客,二凤会杀鸡摆酒款待老朋友。 而郁冕冠夫与尉迟锏妇溜达到达游家的时候,正好赶上二凤在大院里正在张罗瘸老刘娶陈寡妇的酒席。 尉迟锏和金美惠夫妻俩半个月期限的通行证仅剩下最后一天,向二凤借一挂大车送她夫妻去大禹山的战俘管理所报到。将那挂三头草驴拉的大车送给郁冕冠和郝三姑夫妇,让他们俩自己回去二贤寨,告辞后连夜匆匆赶路而去。 郁冕冠与郝三姑悠闲无事,乘坐着尉迟锏赠送的驴车,先参观了南桑河陂下的七十一亩标准的方块良田。以及拓荒地上栽种的近千亩枣树,杨树感慨颇多?单凭二凤修陂坝种植枣树这两项就足见其智慧过人。二贤寨附近自从光绪年间起闹过多次瘟疫。死的死,迁的迁,原本是粮田的土地大片撂荒。如果学习二凤也拦断母猪河的支流修陂坝,利用水利垦复撂荒的土地,再大面积的种植枣树,几年过后生机盎然的二贤寨将会是何等气象。 再欣赏莲台庵美景的时侯,见到这里还遗留有大量的枣树苗。因为南桑河陂坝下的荒地已经栽下了四百多亩的枣树林,下游的几百亩的荒地也都种上了杨树。莲台庵剩下的枣树苗还有一半,足够再种植三四百亩的枣树林。本地人喜欢种植的是质地优良的大红枣树,金丝小枣唯莲台庵上有花和尚种植的十几棵成树,在卫县还没有其他的本地人种植。再说本地人若是要栽种枣树,从来不舍得花钱买树苗,向有枣树的人家讨要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