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_行军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行军篇 (第2/2页)

于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由于疲劳过度。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军心里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没有威严;敌营旌旗乱动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过度困倦。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不得众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是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太不精明了;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注释

    处军相敌:处军,处置军队,指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等。处军相敌,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观察判断敌情。

    绝山依谷:军队穿越山地要依傍溪谷行进。

    视生处高:生,生动、生机,这里引申为开阔。视生处高,要把军队驻营于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战隆无登:隆,这里指高地。战隆无登,不要去仰攻占据高低的敌军。

    绝水必远水:水,泛指河川地带。绝水必远水,军队穿越河川地带时,要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驻扎,以免陷入背水一战的死地。

    无迎水流:不要在河的下游驻扎,以免敌军在上游决水或投毒而遭失败。

    亟去无留:亟,迅速。亟去无留,迅速离开不要停留驻扎。

    依水草而背众树:要依傍着水草,背靠着树林扎营。

    四军之利:四军,指山地、河川地、盐碱沼泽地、平原地四种地带行军打仗求取胜利的原则。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四帝,黄帝时代四周的部落领袖。相传黄帝先后打败了炎帝、蚩尤等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黄帝之所以生四帝也,这就是当年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原因。

    凡军好高而恶下:军,指驻军。凡军好高而恶下,大凡军队扎营都是喜欢选择地势高的干燥地方而讨厌地势低下的潮湿地方。

    养生而处实:养生,这里是指,水草丰盛,粮饷充足,军队容易修生养息。处实,指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养生而处实,这里指军队扎营要选择水草丰盛、粮食充足、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

    上雨:上,指河流的上游。上雨,河的上游下雨。

    水沫:河水的泡沫,这是洪水到来的表现。

    绝涧:两岸山势峭峻,水流其间的险恶地形。

    天井:四周高俊,中间低洼的地形。天牢:指一种四周地形险恶、易进难出的地形。

    天陷:一种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形。

    天隙:一种两边高山壁立,中间道路狭窄,难以行军的地势。

    潢井:潢,积水池。潢井,地势低陷、积水很多的地方。

    葭苇:芦苇,泛指水草。这里指水草丛生的地方。

    蘙荟:草木茂盛,这里指草木茂密多障碍。

    敌近而静者:靠近我军的敌军能保持安静。

    所居易者:易,这里指平坦地带。所居易者,敌军在平坦地带驻扎。

    散而条达:飞起的尘土散而细长。樵采:这里是指敌军砍柴伐木。

    辞强而进驱:以诡诈的言语作掩护,勉强驱军前行。

    陈也:陈同“阵”,这里指布阵。

    无约而请和者:敌军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请和。

    奔走而陈兵车:敌军迅速奔跑,并且用战车摆开阵势。

    杖而立:杖,兵器。杖而立,敌军依靠着武器站着。

    汲而先饮:汲水的敌军争着先喝水。

    军无悬缻:缻,泛指饮具。军无悬缻,军中把饮具都收拾起来了。

    谆谆翕翕:这里是指敌军长官对士卒讲话显示出一副诚恳的样子。

    足以并力料敌:只要能充分地判断敌情,集中使用兵力就行了。

    惟无虑而易敌者:只有那不深思熟虑而又轻视敌军的人。

    卒为亲附而罚之:当着士卒们还没有亲附时便施加刑罚,士卒们便会怨愤不服。

    令素行以教其民:要用平素发布的军令都必定坚决执行的事情来教育士卒。

    与众相得:得,亲和。与众相得,这里是指与部下关系融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