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3第七十二章一桩旧事1 (第2/4页)
说乃是从京中衣锦还乡的御厨。如今已经往各处都送了请柬,邀请府内的达官贵人老饕,开业当日前去捧场。” 招娣莫名所以地望着周老爷。 周老爷恨不得伸手掐招娣一把,好把她给掐明白了“这新馆子一开,必然要将京中流行的菜色带到咱们松江来,到时候你这小馆子便是有几个别致的招牌菜,也比不上御厨开的膳坊…” 招娣听后一愣,她倒没想那么远。 待周老爷带着长随出了珍馐馆,慢吞吞走远了,招娣赶紧返回后堂去,将自周老爷处听得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转述给亦珍。 亦珍倒无所谓“御厨便御厨了,他经营他的膳坊,咱们经营咱们的食铺,又没开在同一条街上。说起来,该头疼的应是未醒居的老板才对。” 原本好端端是县里最大的酒楼,倏忽左近新开一间膳坊,还是自京中衣锦还乡的御厨开的,不是同未醒居抢生意是什么? 亦珍心态轻松平和,只管叫了招娣趁外头没有客人赶紧吃饭,却没注意汤伯汤mama齐齐变了脸色。 这会儿亦珍在厨房里准备,粗使丫头将亦珍自己的一茬儿银芽收下来,掇了条小板凳,坐在院子廊下晒得着太阳处,正在摘银芽,招娣则在厨房中给亦珍打下手,洗菜沥水刮鱼鳞剥虾仁儿。 汤mama趁机到前头帐台里,与汤伯低声道:“昨儿我想了一晚上,这事要不要对夫人说…” 汤伯望后堂方向瞥了一眼,见厚厚的帘子静静垂着,这才对老妻说“先不忙说,咱们再合计合计,如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的,没得自己吓唬自己的。不过小心谨慎总是没错的,咱们一向也不往西市去。” 汤mama却不如汤伯镇定,心里总有些挥之不去的阴霾。 晚上进屋伺候曹氏洗漱,曹氏便看出汤mama的魂不守舍来,待汤mama匀了面脂膏子在手心里,要往她脸上抹时,轻轻按住了她的手, “汤家的,先别忙,坐下陪我说说话。”曹氏轻道。 汤mama不肯坐“待奴婢先帮你抹了面脂的。” 曹氏见她总闪躲着自己的眼睛,不肯直视自己,微微叹息“这身子一不中用,就拖累了你们。便是外头生了什么事,你们也不肯实话对我说了。” 汤mama听了双手微微颤抖。 曹氏不由得着急,一把拉了汤mama的手“这是怎么了?汤家的你可别瞒我,是不是外头又有人来逼着珍儿…” 汤mama赶紧摇头“夫人,没有的事儿!您别胡思乱想!” 曹氏望进汤mama的眼里“汤家的,你老实对我说,到底生了什么事?你若不说,我这就自己去问珍儿!” 汤mama噗通一声,双膝着地,跪在曹氏床前“夫人…不是奴婢不肯对您说,实是大夫交代过,不能教您劳心伤神。您好不容易养好了身子,奴婢…” “你若不如实对我说,叫我一个人胡思乱想,岂不更是伤神?”曹氏打断了汤mama“我上次是被谢家欺人太甚气得急了,故而才病了。” 言下之意是今次不会的了。 汤mama跪在曹氏床前,思来想去,也不知当说不当说。这时候免不了在心里埋怨自己,都一大把年纪了,也经了不少事,怎地到了要紧关头,却还是藏不住心思? 曹氏轻轻叹息“这事原就怪不得你。你我主仆这么多年,你便是再想隐瞒,又如何能瞒得过我去?” 又伸手去拉了跪在地上的汤mama起身“罢了,你若实在不想说,我不问便是。” 一副心灰意懒的颜色。 汤mama一见,心里头如同有钝刀子在割一般地疼。 夫人以前,那是多伶俐的一个人啊?要不是…要不是当日的事… 汤mama闭了闭眼睛,命自己冷静下来,这才轻轻对曹氏道:“夫人,奴婢对您说的事,您听了以后,无论如何要平心静气。” “好。我答应你。”曹氏郑重地说。 汤mama遂将县里来了个自京中衣锦还乡的御厨,要在西市开一间膳坊的事,对曹氏说了。“周老爷说没几日就要开张了,已送了请柬到有头面的几家人家。” 曹氏自听见汤mama说起“御厨”二字,便静默下来。良久才问:“当年老爷带走的,是哪一本册子?” 不等汤mama回答,又摆了摆手“呵,我想起来了,是我最早抄的那份。” 随即苦笑。她总想着带女儿远离京城是非之地,一家人偏居江南,过平平淡淡的日子。哪曾想便是远在松江,也逃不开旧时旧事。 “奴婢担心…” 曹氏却忽然竖起了手指,示意汤mama噤声。就听得外面木制回廊上传来楼板嘎吱嘎吱的轻响,不一会便有脚步声一点点近了,停在她的门外。 随后有人在外头敲门“母亲可已经安置了?” 曹氏向汤mama使个眼色,汤mama忙回道:“夫人还不曾睡下。” “那女儿进来了。”亦珍推门进了屋,反手关上门,绕过了外头明间儿的屏风,往内室来。 见母亲屋内一灯如豆,汤mama侧身站母亲床前,昏黄的灯光落在两人脸上,映得眉眼之间暗影重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