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道 (第2/4页)
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 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遁遁而趋, 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 也。”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 ,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余蔬而弃妹,不仁 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不应。士成绮明日复见 ,曰:“昔者吾有剌于子,今吾心正囗(左“谷”右“阝”)矣,何 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 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 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 而问修身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囗(左上“月 ”左下“廾”右“页”)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 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边竟有人焉 ,其名为窃。” 老子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 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 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审 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 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 矣!”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 ,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 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 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 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 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 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 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 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 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译文 天道是什么?是自然变化的规律。天道规律行得通,万物乃昌盛。 帝道是什么?是帝王治国的方法。帝道方法行得通,天下乃归心。 圣道是什么?是圣人教民的主义。圣道主义行得通,社会乃安定。 看清了自然规律,掌握了圣人的主义。上能懂天文,下能知地理,八方的情况都熟悉,四季的农事都了解,他便是德养高的帝王了。一个德养高的帝王,总是约束自己默然守静,决不妄动。对帝王而言,守静,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好处。 圣人静,不是因为静有好处,所以静。对圣人而言,一切外物皆不足以撩动内心,所以不守而自静。水静,明澈照见须眉,作镜子用。静水,呈标准的平面,作水平仪,建筑师用。水静了能变得明澈,何况人的精神。圣人自静,他的心啊,天地之间第一灵镜,明澈照见万物真相! 虚空,静止,恬淡,寂寞,无为。这是完整的精神体系,是天地之间最灵的水平仪,是修道养德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要求帝王休政务,要求圣人休俗虑。要紧的是这个休字。休字,人倚树木,享受荫凉,身心俱闲。 帝王休政务,就虚空了。虚空,就能守静了。守静,就能活动了。活动,得到成功,德就立了。 圣人休俗虑,就虚空了。虚空,就能充实了。充实,顺道而行,道就备了。 帝王守静,就无为了。自身无为,大臣就能承担责任,放手工作。工作上轨合道,天下就能普遍无为而自治了。 圣人自静,就无为了。无为的人,就能愉愉快快的了。愉快的人,身心不受忧患的煎熬,就能延年益寿了。 虚空,静止,恬淡,寂寞,无为。万物寻根,都会回到这个体系,坐北朝南,高居君位而皈依这个体系的有尧爷;立南朝北,屈居臣位而皈依这个体系的有舜爷。处在上峰,这个体系便是黄袍帝王或显赫天子之德;处在下层,这个体系便是布衣素王或无名圣人之道。辞官悠游山林,有意要实践这个体系的隐士,著书讲学,誉满民间;从政拯救百姓,立志要推广这个体系的伟人,拨乱反正,功盖天下。这个体系静下来,化身为圣人;这个体系动起来,化身为帝王。这个体系最尊贵,虽然无为;这个体系最美好,虽然朴素。 虚空,静止,恬淡,寂寞,无为。这个体系就是宇宙精神。世界上的一切存在,追索其根,都在宇宙精神,人若修道养德,皈依宇宙精神,他就同大自然密合了。他若服务社会,定能消除对立,化解纠纷,与人合作,受人欢迎。能同众人谐和,他便是人乐。能同自然谐和,他便是天乐。 有学生说:“天乐乐在哪里,不好体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