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回往事峥嵘 (第3/5页)
凛然,直言不讳,秉笔直书,将沐府霸占水利、侵占民田的种种恶行,兼及滥杀无辜、残害百姓的罪孽,遍数不漏…” 张志忠接嘴道:“先生之忧国忘家、急公好义的一片丹心,跃然纸上,下官十分敬佩,故请管事暗里察访,欲与先生一会。” 古润松道:“大人过奖,还望大人秉公执法、除暴安良。” “下官惭愧,以己之力,岂能撼山?但身为朝臣,食国家俸禄,又岂能坐视不管?但时机还未到来,不可妄动,否则白丢了身家性命。” 宗管事道:“今日请先生来,除了结识先生,还有一事相告,请先生今后不再提此事,也不再代人捉笔,一旦被沐府爪牙察觉,先生性命只怕不保。届时即使张大人出面相救,也难保先生脱出虎口。” 润松道:“石鼻里七十二家士绅,莫非也会遭灾!” 张大人道:“此书留在布政使司,只要不外传,七十二家士绅当可无虞。” 润松道:“此书一式两份,还有一份递交提刑按察使司衙门。” 张志忠大惊:“糟!先生危矣!” 宗管事也道:“不妙不妙,这状子若递到了提刑按察使赵大人那里,无疑是给沐府报信,得赶快想个办法才好!”润松怒道:“怎么?难道专管地方刑法、监察的按察使,竟是个贪赃枉法、蝇营狗苟之辈么?” 张志忠叹道:“赵弭一来慑于黔国公的权势,二来只想官运亨通,凡有敢到按察使司控告黔国公的,无不被他以‘诬告朝廷命官’下狱治罪的。” 宗管事道:“先生在何处有亲眷?不妨举家暂避一时。” 张志忠道:“这走不是办法,下官有一两全其美之法,不知先生可愿答应。” “请大人明示。” “下官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小儿已九岁,但府中亲眷及下人子女甚多,请先生移驾府中,设一教席,岂不两便?” 古润松明白,张大人一片好心,欲将他置于府中以保性命。但他对官府中人有些顾忌,加之住在别人家里也不是长法,所以一时委决不下,没有回答。 古润松道:“住在大人官府,只恐不便。” 张大人道:“先生不必多虑,下官命人在花园腾出几间房屋,既可充学堂,又可让先生一家居住,平日不准府中人来打扰。至于任教期限,由先生自定,决不敢相强。” 古润松听大人如此说,心里有些活动,但道:“晚生回家后与拙荆商定,再答复大人。” 张志忠道:“可以可以,不过先生最好不要耽搁时间长了,以防不测。” 进府任教一事,就议到此。 接下来谈些字画之类的雅话,张大人的书法也颇有根底,二人谈得极为投契,倒是那宗管事对此所知甚少,只在一旁凑趣。 谈到高兴处,张大人命人取来笔墨纸张,请古润松当场挥毫作画题字。 古润松画了一幅滇池海景,太华山西岸壁立,只见月日朗霁,水光映澈,远看太华,犹似一美人侧卧池畔,典雅清丽,令人遐思。 一气画完,书上张大人官衔,下落字款以题赠。 张志忠赞叹不已,命人找画匠裱糊,以作珍品留之传代。随即又命摆席,三人对饮,直谈了一天,傍晚才归。 第二日,张大人又命差官去请古润松。不一会,差官匆匆忙忙赶回禀报道:“古润松不知犯了什么法,昨夜被按察使司的人给抓去了,连家也封了呢。” 张志忠又惊又怒,忙命差官持布政使名帖,到离府不远的按察使司索人。差官刚走,他又将他叫回,命备大轿,亲往按察使府。 宗振武闻讯赶来,陪同张大人前往。 按察使司在九龙池北侧,与布政使司隔池相望。半个时辰不到,就到了彼处。 张志忠下轿,按察使赵弭早已闻讯出来迎接,两人相互见礼寒喧,请至内堂议事。 赵弭四十来岁,人倒生得端正,只是一腔存着坏水。 他首先开言道:“张大人光临,不知有何吩咐?” 张志忠道:“赵大人,本官直说了吧,昨夜闻听按察使司捉了一位名儒,不知可有此事?望明告。” 赵弭故作惊讶:“张大人哪里来的消息?本城名儒彼此都是相识之人,下官岂能将他入绳之下狱?只怕大人误听传言了吧。” “误听还不至于,昨夜捉的人不是叫古润松么?他若不配称名儒,还有谁配称?” “啊,原来是古润松,那个摆摊卖字画的。不错,昨夜确曾捉了此人。” “古先生所犯何罪!” “此人胆大妄为,自恃颇有文才,竟敢捉笔代刀,诬告…” “慢,此人捉笔代刀,那就是替别人写状子了?” “是,张大人,此人诬告沐大人…” “慢,不是替人写状子么?” “虽是替人写状,但沐大人…” “摆字摊糊口,替人写状也就不足为奇,怎么就有了罪呢?” “大人,沐大人非比普通人物,身为平民百姓,怎敢替人写这样的状子…” “赵大人,古润松不过一个穷儒,卖字画为生,代人书状,谋生而已。” “张大人,此人所写,恶毒异常…” “赵大人,此人昨日已被本官聘为西席,赵大人就高抬贵手,不必过份了吧!” “张大人,请恕下官不知之罪,若下官知道古润松已被聘为大人西席,自不会将他逮捕下狱。” 张志忠心一松,道:“那就请赵大人看本官薄面,将古先生放了吧。” 赵弭却将头一摇,眉头一皱,面有难色:“张大人,此事下官实难从命!” 张志忠面色一沉:“如此说来,赵大人是有意给本官难堪了?” 赵弭道:“哪儿的话,这古润松激怒了沐大人,已被总兵府派人提去,下官已无能为力,张大人只好到总兵府要人了。” 这话的讥讽之意,谁都听得出来。 张志忠又惊又怒,人已被提到总兵府,他留此何益,便匆匆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