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燕市狂歌 (第1/3页)
第二章 燕市狂歌 从来就没有人规定过什么样的人不会有人爱,不会去爱人。 情是无所不容的。 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乞丐,他会不会也有一段哀艳凄婉的过去呢?他会不会也可能在将来惹上一点桃花韵事、甚至会找到甜美幸福的归宿呢? 这化子衣衫槛缕,肮脏不堪,就好像他从来就没有洗过脸洗过澡似的。 他虽然是在走动着,可给人的感觉却是具活僵尸。他的神情很茫然,一如人们常说的——跟掉了魂似的。 他的头发又脏又乱,他的胡子拉拉碴碴足有半尺长,可他并不是老人,甚至连三十岁或许都不到。 从他衣服破洞中露出的肌rou看,他还很年轻。那肌rou很结实,很健康,在阳光下泛着黝黑柔滑的光泽。 他左手拎着只长长的大布袋,洗得倒还算于净。他右手里握着根竹竿,也就是叫化子必备的打狗棍。 世上的叫化子成千上万。同样都是化子,化子和化子却还有不同。比方说,有在帮的,有不在帮的;有抱团儿的,也有不抱团儿的。 谁都知道天底下有一个“丐帮”管理着天下的乞丐,但并非所有的乞丐都非得入丐帮不可。当然了,在帮的有人撑腰,气粗些,胆子也野些,不在帮的相对来说,就要多受点气。 丐帮也有管不到的地方。那么,这地方的乞丐要想活得好些,就得抱团儿,共推出个“团头老大”不愿入伙的,底气总是不大足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乞丐,就不是丐帮的,他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在帮的标志:腰带上既没有打结,身上也没有背几条口袋。他好像也没入什么小团伙,原因很简单,他没底气。 仅从要饭的方式来说,就可以将天下的化子分成几个类型。比方说,有威逼强迫型的,有可怜哀求型的,有自残肢体型的,也有撤泼耍刁型的,遇上大户,还可能使出集体静坐、围困、堵截等等手段。 我们看见的这个化子,却是属于文静腼腆型的。 他从不开口乞讨,只是敲开别人家的后门,将布袋里的一只破碗取出来,伸过去。要是主人家好心,倒了碗饭送去或送给他一个馒头窝头什么的,他便低下头,低声道一句“谢谢”若碰上赶他走开的主人家,他也不恼,说一声“对不起”又慢慢走向另一户人家。 这个化子,的确可算是乞丐中的雅士。 慕容飘走过巷口时,和这化子打了个照面。 慕容飘当时没有怎么在意,天下的化子多得很,他怎么注意得过来。 慕容飘走过了十几步路,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刚才那个化子,他好像在哪里见过。 是在哪里见过呢? 慕容飘猛一转身,发现那化子正从一家主妇手里接过一个馒头。 慕容飘不禁有点好笑,笑自己太多疑了。自混进京城之后,这几天他总疑神疑鬼的,生怕被人认出来。 慕容飘又转过身走自己的路了。可走了半条街,看见一对卖唱的祖孙走进一家酒楼时,慕容飘又迟疑了。 他觉得他真的在哪里见过那化子。 他干脆也进那家酒楼,找个位于坐下来,要了点酒菜。他要好好想一想,他是在哪里见过那化子的,那化子究竟是谁。 卖唱的祖孙已开始做生意了。瞎眼的爷爷胡琴拉得真是不错,花枝般年轻,却又小鸟般的可怜的小孙女儿唱得也真好听。 慕容飘盯着小孙女儿的嘴,苦苦思索着。 那化子和“卖唱”有什么联系吗?要不怎么他慕容飘一看见卖唱的祖孙就想起那化子呢? 慕容飘不认为自己这是吃饱没事干,闲cao心,他要做的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不能不多看看多想想。他可不想再出一回纰漏,不想放过任何有可能破坏他大事的人。 他一定要想出那化子是谁。 燕京市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用“红尘十丈”来形容,绝不过分。 突然,一阵高亢的歌声响了起来,还伴着沉厚的“笃笃”击节声: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留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逐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这人唱的,竟是左大冲的《咏史八首》之三,诗中的气魄被他浑厚的嗓音发挥得淋漓尽致。 市人有的止步愕然,有的面带不屑,有的人皱眉说烦死人,有的人点头微笑意似推许,也有的人似乎被触动情怀而揪然长叹。 高兴的只有顽童和混混儿们。 有热闹着的时候,他们怎么会不高兴呢? 他们都朝歌声响起的方向拥去。他们要去看热闹。 歌声却走了过来。 一个粗布白袍、气宇轩昂的虬髯大汉缓缓走来,一边走,一边亮开嗓子高唱。 谁见了他不可一世的风采,也都会在心里赞他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