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命令与决则中 (第1/3页)
第三十九章 命令与决则(中) 史密斯中校直接开门见山的道:“我希望贵军能够从四行仓库撤退,出于友邦的情谊,我们英国军队愿意为贵军提供适当的掩护,甚至可以允许你们通过新垃圾桥,进入我们英国租界。当然了,租界就相当于我们英国的领土,我们英国皇家军队,有保卫祖国领土的天职,你们在进入租界之前,必须把自己的武器交出来。”史密斯中校一边说,一边紧紧盯着谢晋元。 以史密斯中校的经验来看,一般人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就算选择了困兽之斗也无可厚非。但是相信任何一个人,在绝境中突然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哪怕只是一丝希望,就算涵养再高,也会像一个快要溺死的人手里突然捞到一根稻草般,死死捏住不放吧? 更何况是他们英国皇家部队,允许这些已经三面被敌人包围的中国军人,穿过租界的军营,撤出这片战场,甚至还承诺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掩护? 要知道,租界就相当于他们英国的领土,允许一支部队穿过他们英国的领土,说出去已经是一件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而英国军队一旦承诺提供适当的掩护,更无异于在中国军队撤退时,给他们多了一道护身符。 可是史密斯注定要失望了,谢晋元静静的坐在那里,无论他说了什么么,谢晋元脸上始终带着一丝平淡的微笑,就连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中,也没有半点情绪的波动。只有听史密斯中械到"甚至可以允许"这几个字时,谢晋元的眉毛才轻轻挑动了一下,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直到这个时候,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文化有着相当了解的史密斯中校才明白,什么叫做中国成语中的不动如山,什么叫荣辱不惊。史密斯突然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厉害。如果劝中国军队从四行仓库撤退,是一场谈判的话,他从一开始,就把自己错误的摆放到了强势者的立场上。 谢晋元既然连死亡都不怕了,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有什么强势的姿态,能让他为之动容? "谢谢史密斯中校能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我们这里;也谢谢英国政府,愿意帮助我们这样一支被敌人三面包围的军队撤出战场。我代表四行仓库里所有正在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军人,表达十分的感谢。" 谢晋元终于开口了,"不过,防守四行仓库,拖住敌人的进攻,是上级交付给我们的任务。史密斯中校,你我都是军人,都应该清楚的明白。一个士兵在战场上绝对不能失掉自己的枪,一个军人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前,更不能擅离职守!否则的话,就是失职,就是犯罪。" "贵部接到的上级命令,应该是施住敌人的进攻,掩护大部队顺利西撤吧?"史密斯小心的眯起了眼睛,道:"贵部从二十七日清晨开始狙击日军,已经在四行仓库整整坚守了四天三夜。在你们的掩护下,你们大部队早已经顺利撤出上海。开始在南京迅速集结。根据我个人的判断,贵军和日军,很可能会以南京为舞台,再次爆发大会战。我想,像谢中校这样优秀的军人,如果能参加南京会战,一定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总好过在这里困守孤城,最后和自己优秀的部下,一起拼得弹尽人亡吧?" 谢晋元略略点了点头,他突然问道:"那么根据史密斯中校的判断,为了进攻四行仓库,日军又动用了多少部队呢?"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天时间日军为了攻克四行仓库,共计出去战斗机、轰炸机四十八机次,陆军部队一万一千人次。 史密斯在进入四行仓库之前,显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情报准备工作,在统理出各项数据后,他略一沉思,就断然道:"如果把日军为了包围四行仓库,而驻守在战壕和碉堡里的部队也算上,现在已经有大约一万五千名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把四行仓库团团包围。如果没有我们英国政府的帮助,谢中校凭您带领的部队和拥有的武器装备,绝不可能成功突围。" "史密斯中校您的判断十分准确,面对依托半永久防御工事,把我们团团包围,又占据绝对人员、火力、情报优势的敌人,我们不要说是突围,只要走出四行仓库,不出三个小时,就会全军覆没。" 谢晋元说得非常中肯,史密斯中校连连头,就在这个时候,谢晋元话锋又是一转,"不过,我想请史密斯中校再做一个判断,您认为如果我们据守不出,我们能够在四行仓库坚持多久?"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难题! 如果日本军队还走像现在这样,仅仅依靠无法打穿四行仓库坚固墙壁壁的小口径火炮,配合陆军对四行仓库这样一个战争堡垒发起进攻,凭四行仓库里面的武器弹药,只要不是因为士气问题,从内部自己发生问题,再坚守一个月,都不是什么奇迹。 但是一旦日本军队恼羞成怒,调集黄浦江上停泊的战舰,用重炮进行轰击,或者派出轰炸机,投掷重磅炸弹,不必派出陆军部队,也能把谢晋元带领的这支部队,活埋在四行仓库的废墟里。 "我很想去参加南京保卫战,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我必须说,在上海我们输了,我比谁都希望,能在南京保卫战中,和所有愿意用生命保护自己国家的同胞,为我们的租国扳回一局。不过…" 史密斯中校发誓,他真的是恨透"不过"这个中国词语了,现在他已经慢慢熟悉了谢晋元的说话方式,谢晋元总会顺着对方的思路进行换位思考,先认可对方观点的正确性以当谢晋元说出"不过"这个词语的时候,他提出来的反对意见,必然更加凌厉,也更加让人无可辩驳。 "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军人,他们很多人带着满腔的热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