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章雪中支援 (第2/3页)
我添乱了,我信王败了,那就是金兵向你们陇川之地兴师问罪了大兵压境了,你说你添这个乱干吗呢!来人,送韩大人回房!” 韩峰左大怒,道:“丫头,又来这一手,你说实话,你说实话…”可却是没有用,远处的几个士兵过来,三下五除二,抓着没有剑的韩峰左就走! 董成走了过来,迎向诸葛英,道:“姐,这是怎么回事?”诸葛英打着哈哈道:“还能是怎么回事,你不都看见了吗?这老东西一天到晚的给我惹事!偏偏还不能得罪!居然还要我给他下棋,好弟弟,你找空多陪陪他!” 董成摇头,不耻道:“那老大人说的没错,姐,你说你现在一天能说几句真话,真是人一高位就变!算了,我还要教课去了,对了,我明天就要回川了,先和你说一声,你上个心,别到时拦着不让我走!” 此时,邓昆已经把明教中有些年青弟子请出来给信王听用,而他自己披枷戴锁长跪于川蜀大山里的一条瀑布下自悔,并发誓,永生不再好勇斗狠!在前段时间,最后一批邓昆请来的明教弟子到来。 这其中,有很多年青俊才。比如张龙、张虎俩兄弟,精于机关器格物学,刘何云等十几人精于炼药制药,还有五六名明教弟子对医理也有研究。还有对丝织纺织有研究的,其中还有十几名明教的精英铁匠,还有长于建筑的几名明教弟子。 到此,董成心怀爷爷,决意要离开了!诸葛英也是无奈,身在其位,当谋其政,既谋其政,从政者还有能说真话的吗?想了想她说了点良心话道:“弟弟,我有我的难处,这样好了,你看看我们这里有什么,你例个单子给我。到时我批了,你带回去,算是我对爷爷的一份心!” 董成立刻笑了起来道:“那好,我要一批铅笔,我还要一些纸,爷爷喜欢自己写点东西,墨汁易糊,还是铅笔好。但是用铅笔,只有你们这种信纸好用,只是你们这里的纸不外卖!说起来,我们明教也造有纸,可就是比不过你们!” 诸葛英淡淡一笑,道:“那是小道,只是一些小窍门而已,算不了什么的。不过meimei说话,我就破一次例,批你十斤!这可行了吧!” 董成笑眯眯道:“那我就谢啦,对了,我也给你一句话,你刚才说的,那个姓韩的官一定会反过来听的!”诸葛英一怔,就见董成已经去了。 张浚府内,大堂之上,正坐的张浚下面除了手下的侍卫护卫们,又多了一个人。那人很年青,身上穿了一件短打衣服,他躬身道:“小子是韩峰左大人手下,奉韩峰左大人的命令,来向大人报告信王军的战况!” 张浚曾经给韩峰左下了死命令,要他在信王一直呆到战斗结束,把信王军的战况回报给他。当下,张浚道:“那你说,现在的战争怎么样了?” 那年青人道:“韩峰左大人说,据信王手下的青石城的女主官讲,战事不利,信王王爷给敌人围困在了绛县城,现在这是差人求援。” 听到此话,张浚的脸上一喜,可是这喜劲儿还没过去,就听那年青人继续道:“韩峰左大人说了,这是信王军的人讲的反话,他到了青石城后,就没听他们说过几句真话。这话要反过来听,韩峰左大人的意思是,信王军在绛州打了一个大胜仗,估计这场战事可能会提前结束。并且,信王王爷决定二次出兵,韩峰左大人表示,大概不要一年,信王军就会在河东路全面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年青人正要继续说,不过张浚的脸色越发的难看,到了最后,他终于再也说不出话来。 张浚咬了咬牙,道:“皇上的消息还没有到吗?”到此,他竟然真的上火了!好在的是,另一个张浚的传令侍卫报出了好消息道:“大人,皇上安好,一路南巡,金军那兀术连皇上的影子都追不上!”“皇上?安全了?”张浚大喜,道:“好!只要皇上在,那信王就蹦跶不了几天!依然当不了皇帝。” 在青石城,当三千新军士兵集结好了之后,诸葛英出现了,五千多个民夫出现,他们把两千多辆大马车催动拉起来,两人看着一辆车,每车配着两匹马带着一头驴。 这两千多辆大车里有着上万张木弓,一千具铁弩,弓没得说,都不是复杂的胶合弓,都是普通的硬杂木做的长弓。而弩却是不同,在赵榛的指挥下,青石城里的兵器作坊已经扩大为真正的兵器、冶铁大工厂了。高温炉都建造了十几个。 兵器工厂已经把弩臂改成了铁制,再把一些小零件流水化做好,一下子做成了一千具铁弩。 由于前方大量的降兵和投军的百姓壮丁加入了信王军,所以二线部队的数量特别的多。所以诸葛英给前方准备的兵器是两万把战刀,六万枪头。当然,短兵器是供给两条战线的,所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