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谈崩 (第2/3页)
洋过海,占领那遥远的美丽大陆,仅此而已!” 他的话,其实是让韩峰左听的。让他回去给张浚汇报。让张浚知道他其实不是想占领中原与赵构争夺皇位。其实他说这话,也是想避免双方的冲突。当然至于对方信不信,赵榛就管不着了。 董成道:“王爷千岁,您说的那个遥远的大陆,我都没听说过。虽然您描绘的有声有色,但是我不太明白。您为何说要占领那个大陆?最少等您建立海军去那个大陆的时候,还很遥远啊!”赵榛笑着说道:“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罢了,就我所说的那个大陆,如果不主动进攻,什么时候能够拿下来?金国军队也是一样。还有,你们明教的武器是可以用来对付金国。老是私藏起来,也没多大的价值。至于你们说的防守为上,其实认真说起来,现在我大宋弱而金国强。我大宋国在一年之内可说是无力动兵北伐,只能被动防守。而金军举族数十万兵,却是从江淮地区朝发夕至南下攻城略地。现在如果我们北方的信王军守而不攻,就会错失良机。有这么一句话,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邓大师以为如何?” 邓昆叹道:“既然如此,算是我白来了,我只一心求稳,可却不想思虑不周。” 赵榛道:“大师能来我这里,我是高兴的紧,其实对于明教教义,本王也有认知,天下大业,是百姓顶起来的。百姓为重,君为轻,这是唐朝时候太宗李世民说的话,也是大实话。我与明教只恨缘浅,大师既在,赵榛当然是要求教的。不过在下觉得,明教教义,虽是大好,可也有偏颇之处。” 邓昆一听喜了,堂堂信王赵榛,这是要和他谈论明教教义呀。看来自己第一件事情虽然不成,但是第二件最重要的让自己的明教教派与赵榛有所联系,而后试图改变信王的思想。让他与明教一起,实现天下大同,光明世界的梦想。 当下,邓昆说道:“王爷千岁认为我明教什么地方偏颇了?”赵榛道:“明教之好,实有独到之处,天下百姓,江山社稷的维护,可以说以明教教义来维护国家为上策。但明教的这种大同实在却太过了,是无法实现的。” “你们在教义里加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听说你们明教吃菜不吃rou。是的,在艰苦时期,大家没吃的,只能吃菜。但是比如说,人都快饿死了。但是有一头死牛,你是吃还是不吃。我认为艰苦朴素是可以宣扬的,但是绝对不能死板教条。” “还有,一样米养百种人,人人的心思都是不一样的,想要事事大同,这不是迂腐之说么?必要之事,非一言独尊才可,比如一个村落一个国家,领导层决定一件事情,怎么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自然不能。如果能让大部分人都满意,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明教的教义虽然好,但是不可能让百姓们,去评定皇帝每一道命令的好坏,而去看执行不执行。比如金兵入侵,一道命令下去,就是要人人依从,顺我者生,逆我者杀。这样我们的国家才可能保存,才可以不被亡国!” “还有完全的平均也是不行,还是那句话,一样米养百种人,有人勤劳有人懒惰。勤劳的人在大同世界里就吃亏,懒惰的就会越来越懒。倒时候勤劳的便会学会懒惰,而后大家连吃的都会没有的。所以我提倡的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政策。田地不够那么多人种,大家都抢田谋生,那我们就躲开工厂,多办商贸。让大家都有饭吃,都有衣服穿。到时候只需要特殊照顾一下老幼病残等人,给他们以生存的衣服食物便可。嗯,我的意思大师觉得如何?” 这番话说的天崩地裂。赵榛一棍子下去,把明教最主要的几条主张给说的一无是处。如果赵榛只是一昧的漫骂,那邓昆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可赵榛如此说法,说的有理有节,深入人心。 道理简单,可是未来多少百年摸索出来的道理。似邓昆这般的,自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学问,所以他明白赵榛说的是正确的,所以这样给赵榛一说,竟然不能辩驳。 “你…你…”看见邓昆这样须发皆张的样子。赵榛笑道:“天下只要没有苛捐杂税,老百姓便能有活路,天下就会太平。如果能大行工商,兵精减政,国家便能富足,百姓便可负担减少。甚至,我想将来减少甚至免去农业的税务,也不是不可能的!” 赵榛简简单单,以多出九百年的知识把邓昆说住了。如果邓昆只是一个一无所知的明教狂信者,那他就不讲道理。可邓昆是一个有着自己主张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还有一定的知识。 假如赵榛和邓昆打斗起来,不讲道理,邓昆就可以长身而起,拔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