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墨弯弯画_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起 (第2/3页)

燕脂,她是我meimei,才十六岁而已,奴婢走了,她又生得那副模样…”香墨一颤,忙起身重新跪在李氏眼前,满面哀求:“奴婢只求主子看在奴婢服侍您这么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求主子开恩,脱了燕脂的奴籍,放她出府!”

    陈王妃并未扶起香墨,只是定定的看着,放在膝盖上细长白皙的手指有意无意握紧,抿了抿唇,嘴角现出一丝上挑的纹路,像是在犹豫着什么:“那你父亲…”

    “我爹他一直是肺痨缠身,承了主子的恩典才在王府一处别庄里养病,如今我去了,燕脂也去了,他自然也是随燕脂去。奴婢虽然不才,但手头还是有些积蓄,足够他们买上一处院落过活下半生了…”

    陈王妃这才搀起了燕脂,轻轻笑了一声:“好了,起来吧,我答应你就是。”

    笑过之后,面上又有了些惆怅。

    香墨回到屋子里收拾行李时,青儿带了一个小丫鬟在院子里,张口就是:“不知廉耻的人就是不一样,上赶子爬上人家的床!”

    闭口又道:“一副卑贱奴才样,就是爬也爬不了多好,要是真爬的高了掉下来也是个摔死的命!”

    按以往香墨的性子早就开了门骂回去,可是经历的一夜欢爱的身体现在连动一动都不禁微微颤抖,哪里又还有气力。

    过了片刻,青儿的骂声停止了,片刻功夫门被轻轻推开,双眼已经哭红的燕脂走了进来。

    “姐!”

    彷徨的失了颜色的神情让香墨心中猛然一滞,好像被人狠狠拧过的痛着,可面上仍得换上一张愉悦的笑脸,轻轻拉过燕脂,叮嘱道:“你听我说,我已经求了王妃把你脱了奴籍,明儿你就带着爹离开王府,知道吗?”

    耳边是夏日的蝉在唧唧地交鸣,内心如刀,此时生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姐妹的胸腹之中俱是一阵抽紧的的绞痛。

    香墨的脸上因为勉力笑了,略微带了些僵硬,除此之外,没有半点表现出波动的神色。

    燕脂凝视着她,眼睛深长缱绻的悲怜,远远甚于疼痛:“我对不起你,jiejie…”

    “没事,你自己要多加保重,找个好人家嫁了,富不富贵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人好。以后jiejie自顾不暇怕也护不了你了…”

    “以后我来护着jiejie!”

    没等香墨的话说完,燕脂便缓缓接口,声音清柔。哭红的眼此时弯弯的笑起来,竟带了很坚定的意味。

    “傻丫头!”

    香墨并未多想,哽咽着将手伸出去,抱住了燕脂。然后在门外德保的催促声中,慢慢松开了手。

    而这,是她们姐妹间最后一个拥抱。

    定国将军陈瑞位属封疆,在东都并无官邸,按例下榻在皇城之南的贤良祠。

    陈国历二百二十四年,英帝靖元二十四年九月初七酉时,一辆单骑马车载着一个飨客的女子进了贤良祠。

    那马车虽是上好的青花呢纹装饰,虽全黑骏马马鬃飞扬,丰姿俊秀,虽连车檐所悬鎏金叮当都刻了陈王的徽记,仍旧改变不了离别的痛苦,以及女人卑贱的身份。

    英帝靖元二十四年九月初八,午后收拾好出府行装的燕脂,随着监管的婆子在的青石路上缓步走着。

    路旁虽花木扶疏,然而天空云层渐渐如的翻涌,天气亦变得阴冷起来。燕脂不觉抬头一望,只见台阁重重,一坐坐青灰色的兽脊几乎也变成铅色。

    远远的有一名青衣的内侍走了过来,见了她们眉头一皱尖着嗓子呵斥道:“王爷说话就要过来了,你们还不一边跪着去!”

    两面婆子一惊忙拉着燕脂避让在侧,跪伏路旁。

    燕脂并不吃惊,这条路这个时分,陈王定是要去七夫人那里的,她早就偷偷打听清除。

    月门洞出远远走来几人,居中的陈王年过不惑,身材已经开始发福,一身家常的蓝缎团福长袍,腰上束了一条螭龙玉带。

    偷眼瞧着陈王到了近前,燕脂一颗心不由狂跳起来,狠狠的咬住唇。

    能不能做到自己的承诺,就在此一举。

    两名监管的婆子还来不及反应,燕脂已经霍然的扑在了陈王的脚下,未待随侍的内饰们惊呼出口,她已经抱住陈王的双腿,哀哭出声:“王爷!奴婢的爹重病在身,不堪劳顿,求王爷开恩,让奴婢继续留在王府服侍王爷吧!”

    那声音哀柔婉转,只是听了便不由得魂酥魄软,然后燕脂缓缓仰起了头。

    只这一瞬,陈王倒抽一口气,由慌便转了惊,得遇美人的惊。

    燕脂的脸色很苍白,如雪般近乎透明,更显得一双眼睛大的可怜。唇轻轻地抿着,因未涂胭脂,粉中便带了灰的颜色,犹含着泪的眼波流转,说不出的潋滟妩媚。

    不由自主的陈王伸手扶起了燕脂柔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燕脂福身一礼,垂眸笑道:“奴婢燕脂。”

    秋香色的裙系了两条长长的丝绦,越发显得那腰不盈一握。

    陈史记载:英帝靖元二十四年,燕脂以侍婢之身初见陈王面,陈王油然赞叹:“如此绝色方称得上天下第一!”时年英帝崩,陈王登大宝,号宪帝,王妃李氏为后。燕脂初封为昭仪,同成二年无肆封妃,满朝哗然。重臣跪劝,御史力谏,宪帝皆置若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