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评周汝昌汇校《红楼梦》 (第2/3页)
脚儿去)了。 《周本》的内容与上面未修改前的文字相同,没有圆括号()中新添加的文字;带双方括号[[]]的、灰色方框黑体字表示涂抹掉的文字,在《周本》中全部保存,因而仍然是旧版本。下面分析这次修改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涂改看,减少了罗索,提高了文学表达的水平。 1)上面大减的内容有三段:第一段好像是话剧演员的自我交待,简化成“(我们是街坊,这银子是不要利钱的)”,自然多了;第二段的贾芸的解说词带责备的意思,不合情理,改成“(承蒙高情,怎敢不领)”,不易造成误会;第三段对“相与结交”的解释,实在有点牵强和无聊,不如(这不过十五两三钱银子,你若写文契,我就不借了。)直截了当。 2)去除了不合理的用词。例如:(1)把“素日”由“倪二”的前面挪移到它的后面;(2)将“使”改成“施”;(3)把“颇颇有侠义之名”,删去一个“颇”字;(4)将“让茶让酒”改成“让你喝酒”等。这些都是完全应该的修辞。 总之,曹雪芹的这次修改,比以前的文学素质提高了,避免了琐碎、拖沓、鸡毛蒜皮的的陈述。可是“逐字逐句比对”了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等在内的11个《红楼梦》古本的周先生,居然分辨不出上述删减的好坏,舍去曹雪芹的修改、精炼的内容,选取罗索、文学水平低的文字给读者,能够得上是“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吗?周先生对《红楼梦》各章回的选取,基本上是选择内容最多的地方(因为他心里没有分辨内容生成先后的准则),往往把曹雪芹已经删除、抛弃的内容保留下来,舍掉他通过提炼而定稿的内容,其结果是使向读者见不到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正面貌!详情请看拙文[12]。 (三)第三十四回: 有一段,《周本》的描写是: 袭人道:“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体统,俗语说的好,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没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出来,有心人看着,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儿,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爱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若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儿,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的名声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话又说,君子防未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 这段的描写,与《程乙本》的差别甚大。 袭人道:“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既蒙太太的恩典,把我派在二爷的屋里,如今跟在园中住,都是我的干系,太太想,]多有无心人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的。倒不如预先防着儿。况且]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坏]人的嘴,[太太还不知道呢],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没有忌讳了]。二爷将来倘若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过]直过儿,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还是平常,后来二爷的名声品行岂不完了[呢。那时老爷太太也不白疼了白cao心了。不如这会子防避着些,似乎妥当。]” 上面用方括号黑体字标出的是两者不同的地方。这种差别从《梦稿本》的相应部分就可明白它们的来龙去脉。《梦稿本》是: 袭人道:“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既蒙太太的恩典,把我派在二爷的屋里,如今跟在园子里住,都是我的干系,太太想)[[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没头脑的事]],多少因为无心中做出来,都被有心人看见,当做存心[[错]]事,[[最后]]反说坏哟。倒不如预先防着点儿,[[断然不好]]。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偏]](好),我们[[群儿]](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了]],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没有忌讳)了。二爷将来倘若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过直过儿,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还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后来]]的名声品行岂不完了。那时老爷太太也[[难见老爷]]不白疼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