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玲文集_新探红楼91谈颠覆安晓玲文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探红楼91谈颠覆安晓玲文集 (第1/3页)

    新探红楼(91)谈颠覆性

    一、反驳要凭借实际证据

    最近笔者发表文章[1],提出曹雪芹、贾宝玉和《红楼梦》都没有反对封建主义的意识。对认为他们具有反封建意思的两条主要根据:推崇女权和反对仕途经济进行了驳斥,并列举出《红楼梦》中不少吹捧皇权、弘扬满清皇朝的言论。例如:(1)满人是“大舜之正裔”;(2)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3)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竟说了,竟应在本朝。

    有个网友提出反对和指责,写道:

    “不得不佩服安先生哗众取宠的本领,为了“颠覆”别人的看法,这“颠覆性”的文章竟无处不作。

    在此,我无暇一一辩驳,只驳一处,希望这一处是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

    安生应该知道“反封建意识”并不是等同于“反封建决心”、“反封建行为”毕竟是早期的觉醒,尽管是萌芽中的觉醒,在当时也是一个有巨大进步的意识啊!安先生不会不知道,曹雪芹只是一个文学家,用当时的话说就是一个写小说的,编故事的,不是思想家,更不是革命家。难道安先生还指望曹雪芹和贾宝玉联袂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具有反封建意识不成?

    其实,安先生的很多结论的都经不起推敲,甚至比这个更易辩驳。我想大家不驳并不是无言以驳,大多也像我这样懒得驳而已。虽说当今言论自由,大家都有发言权,但我看安先生为了写这些“颠覆性”文章肯定也费了不少脑细胞,可真不明白这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如果说刘心武是个学术骗子,那么他当然是为了骗名、骗钱。可安先生这么苦心经营也能骗到什么不成?”

    这位先生在对本人所提出的资料不进行具体否定的情况下,就妄加嘲弄:“哗众取宠”、“经不起推敲,甚至比这个更易辩驳”、“这么苦心经营也能骗到什么”等,最后扣帽子:“颠覆性”的文章竟无处不作。

    曹雪芹和《红楼梦》是不是反封建的,不是某个人用嘴说了算数的,需要从著作《红楼梦》中举出根据。这位先生没有列出《红楼梦》中如何反封建的言词,就跟着红学元老们嘶叫,摇旗呐喊,是不是真的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真的能够“能骗到什么”!

    下面笔者再补充《红楼梦》中颂扬皇权圣恩的实例:

    第107回

    (1)贾政听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及,又叩求王爷代奏下忱。北静王道:“你该叩谢天恩,更有何奏?”贾政道:“犯官仰蒙圣恩,不加大罪,又蒙将家产给还,实在扪心惶懊。

    (2)贾政要循规矩,在伦常上也讲究的,执手分别后,自己先骑马赶至城外,举酒送行,又叮咛了好些“国家轸恤勋臣,力图报称”的话。

    (3)贾政回家,门上回了。虽则喜欢,究竟是哥哥犯事所致,反觉感极涕零,赶着进内告诉贾母。贾母自然喜欢,拉着说了些勤黾报恩的话。

    第109回

    独有薛姨妈辞了贾母,到宝钗那里,说道:“你哥哥是今年过了,直要等到皇恩大赦的时候,减了等,才好赎罪。

    第110回

    贾政报了丁忧,礼部奏闻。主上深仁厚泽,念及世代功勋,又系元妃祖母,赏银一千两,谕礼部主祭。家人们各处报丧。众亲友虽知贾家势败,今见圣恩隆重,都来探丧。

    第114回

    (1)那人道:“奴才也打听过了,说是蒙圣恩起复了。”贾政道:“不用说了,快请罢。”

    (2)贾政道:“主上隆恩,必有温谕。”甄应嘉道:“主上的恩典,真是比天还高,下了好些旨意。”

    第118回

    宝钗道:“当此圣世,咱们世受国恩,祖父锦衣玉食。”

    第119回

    (1)皇上最是圣明仁德,想起贾氏功勋,命大臣查复。大臣便细细的奏明。皇上甚是悯恤,命有司将贾赦犯罪情由,查案呈奏。皇上又看到“海疆靖寇班师善后事宜”一本,奏的是“海宴河清,万民乐业”的事。皇上圣心大悦,命九卿叙功议赏,并大赦天下。

    (2)这旨意一下,请太太们放心,皇上这样圣恩,再没有找不着的。”

    第120回

    (1)于是圣恩浩荡,即命陛见…却吩咐了一番仰报天恩的话。

    (2)贾政道:“提起村居养静,甚合我意,只是我受恩深重,尚末酬报耳。”

    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反封建思想的人,由于某些原因,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可以不说和写出来;但是绝对不会在作品中,违心地去讴歌和讨好权贵,扬恩颂德。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识,也是文人的骨气所在;除非他的反封建意识是假的,或者是专门玩两面派的小丑。试问:哪个反抗封建统治的文人会像上面那样,称颂封建霸主“叩谢天恩”、“感激涕零”、“圣恩浩荡”…这是具有“萌芽中的觉醒”的人能干的出来的吗?这些“在当时”能称得上“一个有巨大进步的意识”吗?尽管给曹雪芹带上反封建的“巨大进步”的高帽子,他们也不会领情;因为完全歪曲了曹雪芹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