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玲文集_二探红楼40大姐儿和巧姐儿考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探红楼40大姐儿和巧姐儿考证 (第2/2页)

会;而且,在后面的清虚观叙述中,只提到“大姐儿”就是很好的说明。当清虚观小道士拿出“护身符”时,只有“大姐儿的奶子接了符”,没有“巧姐”的奶子接“符”,同样说明凤姐只有一个女儿。“接符”这一段描述,所有《红楼梦》版本都一样,与上面相同。

    《程乙本》和《程甲本》是按照《杨藏本》的修改稿排印的,都删去了“[[带着巧姐儿]]”

    以上的资料都充分说明:在曹雪芹和曹頫的心里,凤姐只有一个女儿,曹頫称作“大姐儿”,曹雪芹取名为“巧姐”上面引出的第41回对话(即凤姐儿道:“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他还没个名字”),也明明白白显示出王熙凤只有一个女儿。

    为什么说:“大姐儿”这个名字是曹頫取得呢?

    1)刘姥姥两进“大观园”是曹雪芹新增加的内容,在曹頫的《风月宝鉴》里,没有刘姥姥这个人物;

    2)最有力的证明是:在第27和29回,就已经出现“大姐儿”这个名字。所有版本在第29回清虚观的活动中,只说“大姐儿”,不提“巧姐”

    合理的解释是:笔者在文章[2]中提出,曹雪芹是在其父曹頫所著、未分出章回的《风月宝鉴》手稿中,插入他新创作的内容。在《风月宝鉴》中,曹頫未给凤姐的女儿取名,只叫“大姐儿”;因为她在小说中,出场的次数不多。曹雪芹在编写“后40回”时,第113~120回中讲述贾环等要将巧姐卖给一个番王,因此,他给“大姐儿”正式取名为“巧姐”

    由于写作匆忙,曹雪芹不该在第27和29回,就写出“巧姐”这个名字,因为“巧姐”应该在第42回以后才能出现。这个瑕疵正好旁证了曹雪芹在写作《丙子本》(庚)时的确很匆忙,未进行仔细的斟酌。

    三、《红楼梦》点校者的失误

    引起读者和红学专家认为凤姐有两个女儿,完全是《红楼梦》的所有点校者的失误造成的。把辈份名称“大姐”当成人名,将“巧姐大姐”点校成“巧姐、大姐”;把重复句当成并列句,将“大姐儿”和“巧姐”之间,采用逗号“,”第27和29回这两个回目的正确“标点”应该是:

    第27回: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

    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第29回:

    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

    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

    此外,在《红楼梦》中“在第27和29回中”出现“第42回”的命名,再次证实笔者提出的新观点:

    1)曹雪芹创造《红楼梦》的时间很仓促,尤其是《丙子本》(庚);为了尽快到庙市去出售发行,抢占市场,在《丙子本》(庚)里存在许多矛盾和瑕疵。详情请看拙文[3]。

    2)曹雪芹的《红楼梦》的确是在曹頫的《风月宝鉴》手稿基础上,增扩而成。将他新写作的内容插进《风月宝鉴》的手稿中。详情请看拙文[2、4]。

    四、结论

    1,凤姐只有一个女儿,叫“巧姐”;“大姐”是她的辈份名称,不是名字;

    2“大姐儿”是《风月宝鉴》中曹頫取的名字“巧姐”是曹雪芹新取的名字。在第42回,由刘姥姥给凤姐女儿取名叫“巧姐”,属于后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新增的内容。

    3,在第27和29回里出现第42回才出现的名字,是一个失误;说明《丙子本》(庚)的成书非常仓

    促。

    4,目前《红楼梦》所有版本将“巧姐”和“大姐”当成是两个人,主要是“点校人”打错了“标点

    符号”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雪心簌簌:回复:巧姐(刘心武评红楼梦):百度贴吧,2007-4-4

    [2]安晓玲:新探红楼(44):曹雪芹与曹頫合著《红楼梦》的论证

    [3]安晓玲:新探红楼(60):《丙子本》(庚)是在仓促下成书和发行

    [4]安晓玲: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