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 (第3/3页)
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此日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赖大家,十九日便是宁府赖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这几家,贾母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也有高兴直待众人散了方回的,也有兴尽半日一时就来的。]](贾母连日觉得身上乏了,坐了半日,回来了。自十八日以后,亲友来请或来赴席的,)贾母一概[[怕拘束]]不会,自有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三人料理。连宝玉只除王子腾家去了,余者亦皆不[[会]](去),只说贾母留下解闷。[[所以倒是家下人家来请,贾母可以自便之处,方高兴去逛逛。闲言不提。]]且说当下元宵已过,(凤姐忽然小产了,合家惊慌。)要知端的,下回分解。 * *:未修改前的抄印本是:庚辰本、甲辰本、戚序本、列藏本、蒙府本、俞平伯本、周本、蔡义江本、郑庆山本;按照上面修改稿排印的有:程乙本、程甲本、红楼梦(程乙本底本)等。由此可以再次得出:《程乙本》位于《甲辰本》之后。 同样,按照两者的内容合理性和文学水平,也只能得出由《甲辰本》改成《程乙本》的结论。因为修改前,犹如记流水账,列出各家请客的日期;将它们简化为;(贾母连日觉得身上乏了,坐了半日,回来了。自十八日以后,亲友来请或来赴席的),提高了文学表达水平。绝对不可能是:曹雪芹删去这一段,换上从十八日到二十一日宴请的流水账,得出《程乙本》位于《甲辰本》之前。 以上也是曹雪芹修改《甲辰本》后,获得《程乙本》的证明。第69回等至少16个章回都是由《甲辰本》生成《程乙本》的书页。 (四)《120回红楼梦》的最终版本 在拙文[1、2],笔者推测:曹家首先在庙市出售《庚辰本》,然后是《甲辰本》;大约在1768年发行《程乙本》。接着,曹頫对《程乙本》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的修订,一直到他逝世后,曹家才将这部《红楼梦》的最终版本推出,现称之为《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这个版本的一些稿页也出现在《梦稿本》里。例如:为了解决贾宝玉在年龄是的明显矛盾,曹頫在第3和25回,对宝玉的年龄做出明确的修改。 1)《梦稿本》第3回第3页前半页中写道: (凤姐问林黛玉):“meimei几岁了?”黛玉答:“十三岁了。”又问:“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黛玉一一回答。 2)《梦稿本》第25回第6页前半页上,明明改写成: “青埂峰一别,转眼已过十五载矣。” 林黛玉在13岁进荣国府,贾宝玉为14岁,他与袭人的“初试风雨情”的突出问题便解决了。在第25回,将“转眼已过十三载”改成“十五载”前者在《己卯本》中,后者在《列藏本》里出现。文(53)指出:《己卯本》是近代人伪造的,此信息可能是伪造者依据古书中关于贾宝玉年龄的讨论时,有人提出的、《120回红楼梦》手抄本中的内容写出的;《列藏本》的信息来源于《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4]。 在拙文[6]中,笔者分析出《梦稿本》的第22回是誊清稿,而且它是《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的誊清稿。 (五)未发行的过渡修改手稿 1)《红楼梦》的“前80回” 在《梦稿本》的“前80回”中,有一些是《庚辰本》以前的原始手稿。例如:《梦稿本》第24回等9个章回,参看文[5]的论述。 2)《红楼梦》的“后40回” 《梦稿本》中的“后40回”,存在许多未发行的过渡修改手稿。第81、82、83、88、90、107、108、116、119、120等9个回目,它们的内容都比《程甲本》、《程乙本》、《蒙府本》等的“后40回”要少,属于没有发行版本对应的“过渡手稿” 第94、96、97、118等则是《程甲本》的手稿;第92、93、106、113等是《程乙本》的手稿;第105回是《120回红楼梦》的最终底稿。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再举出实例。 结论:上面的论证表明:《梦稿本》是一部由《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庚辰本》以前的原始手稿和各种《中间过渡手稿》等版本的大混合构成。这就无可辩驳地否定了《梦稿本》的《程甲本改本说》、《某个版本前身说》和《伪造说》。 特别重要的是揭示出曹家发行《红楼梦》版本的信息:一共销售了四个版本;其顺序是:《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和《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这一结论不光是用“红楼梦文本分析法”得出的,而且在本文还从这些版本内容的合理性和文学水平进行反证,也做出相同的结论。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新探红楼(48):《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 [2]安晓玲;新探红楼(70):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3]安晓玲:新探红楼(18):拙劣伪造的《已卯本》(一)、(二)、(三) [4]安晓玲:新探红楼(24):“列藏本”也是古代伪本 [5]安晓玲:新探红楼(26):“梦稿本”的真伪(二) [6]安晓玲:二探红楼(11):《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之间的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