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探红楼20伪造《卞藏本》的底本 (第1/2页)
二探红楼(20)伪造《卞藏本》的底 上篇文章指出,根据《卞藏本》是80回目,又叫《红楼梦》,它的版本理应与《甲辰本》属于同一个版本;可是,实际上它的母本是《丙子本》(庚)。本文将专门论证这个问题,而且说明《卞藏本》所采用的底本就是今本《丙子本》(庚)(即《庚辰本》)。 一、 《卞藏本》是在《丙子本》(庚)上修修改改 1)第6回: 《丙子本》(庚):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眩)目[[眩]](晕)。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卞藏本》: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子)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的东西)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刘姥姥[[此]](看)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灰色双方方括号黑体字表示涂抹掉的文字,圆括号黑体字代表“旁加字”在今本《丙子本》(庚)上,将“悬”字改成“眩”“眩”字改成“晕”;而《卞藏本》则不改。采取这种办法来制造差异的地方太多了。将“中之物”改成“的东西”,把“此”字改成“看”字等等,纯属多此一举。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2)第8回: 《丙子本》(庚): "那李嬷嬷[[也素]](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姑娘),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mama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 《卞藏本》: "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mama]](嬷嬷)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就)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你必要管他,想是怕姨妈这里惯了他,)"李[[嬷嬷]](嫫嫫)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 **:为了标出同《丙子本》(庚)的差别,在上面《卞藏本》文本中,用灰色双方括号黑体字代表《卞藏本》从《丙子本》(庚)中删去的字;用圆括号黑体字代表《卞藏本》中新增的字。《丙子本》(庚)把“林姐儿”改成“林姑娘”,但《卞藏本》依旧写成“林姐儿”另外,将“[[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更换成“(你必要管他,想是怕姨妈这里惯了他,)”是参考《舒序本》修改的。将《嬷嬷》改成《嫫嫫》是按照《戚序本》。 《丙子本》(庚)中已经将“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意思,”改成“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在《卞藏本》中,不但不照原意修改,反而删去“不”和“意思”三字,变成“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即:那李嬷嬷也素来了解黛玉这个人。曲解了曹雪芹的想法,未把当时谈话的内容(即: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表达出来。 3)第十回: 《丙子本》(庚): 我说:‘你不许[[累]](勒)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的养养就好了。他要想什么吃,只管到我这里取来。倘或我这里没有,只管望你琏二婶子那里要去。倘或他有个好合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 《卞藏本》: 我说:‘你不许累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的养养就好了。他要想什么吃,只管到我这里取来。倘或我这里没有,只管望(往)你琏二婶子那里要去。倘或他有个好[[合]](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 **:《丙子本》(庚)将“累”字改成“勒”字,《卞藏本》没有更改;而《卞藏本》中所作出的“改动”,也是没有实际意义。 二、没有意义的改动,有的曲解了原著 因《卞藏本》的改动而产生独特的异文,许多没有意义,纯粹是为了制造同《丙子本》(庚)的“差异”例如上面的第一项:中之物(的东西),《卞藏本》把“中之物”改成“的东西”,意思完全一样,只不过将它翻译成近代的语言。在几百年前“之”字属常用词,平民的语言中都使用;只有上世纪“五四运动”推广白话文后,应用率才变小。所以,这种改动纯属画蛇添足,曹雪芹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修改。 “刘姥姥此(看)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中,将“此”字换成“看”字,读者一看就知道歪曲了原意。 第三项中的改动是:只管望(往)你琏二婶子那里要去。倘或他有个好[[合]](和)歹。将“望”字改成“往”字,失去了地方语言的特色。把“合”字换成“和”字,也是把古代地方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