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_正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正纬 (第2/3页)

叶形成文字等等,各种各样谶纬之说的发展蔓延,都一定要假托孔子。经过汉代学者研究核实,认为纬书的伪托是从西汉哀帝、平帝时才开始的。河图、洛书本是古代帝王珍藏的秘宝,从此被伪造的纬书搅乱了。到东汉光武帝时,更加深信谶纬,学习的人,争先恐后,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刘辅混杂一些纬书上的说法来论述经书,曹褒挑选一些谶书中的意见来制定礼制,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已发展到相当严重了。所以,桓谭痛恨谶纬的虚伪,尹敏嘲笑谶纬的不实,张衡揭发谶纬的谬误,荀悦辨明谶纬是假托。这四位先贤的学识都广博精通,他们的论证已很精确了。

    (四)

    至于伏牺、神农、轩辕、少皞等最早的传说,山水和音乐灵应的会合,白鱼跳到周武王的船上,周武王的屋上火变为赤色的乌鸟,以及深山出现黄银和紫玉等祥瑞,这些内容广泛,事迹奇特,而又辞采丰富,它们对经书虽然没有什么好处,对文章的写作却有一定帮助。所以后来作者,常常采用其中一些精采的描写。张衡担心纬书迷惑人们的学习,曾奏请汉帝下令禁绝;荀悦则为其中搀杂一些真的而惋惜,所以他不同意完全烧毁。因为前人用纬书来配合经书,所以有必要详加论述。

    (五)

    总之,光荣的黄河,温暖的洛水,孕育了河图、洛书。这种神圣的珍宝包藏着巨大的用途,它的内容深刻而文辞可贵。可是经过两汉,由于大量的纬书出现而搅乱了经书。在文学创作上,剔除其中的虚假诡诈部分,还可吸取一些有用的辞采。

    《正纬》归入“文之枢纽”是何意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部分包括《原道》、《宗经》、《征圣》、《正纬》、《辩sao》五篇文章,对于《原道》、《宗经》、《征圣》三篇文章归入“文之枢纽”部分研究者无异议,但《正纬》、《辩sao》两篇文章为何归入“文之枢纽”部分研究者一直有争议,很多研究者非常不理解刘勰这样安排的意图。刘勰这样一个天才的文论家之所以这样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只是我们没有体会到他的苦心安排。怎样才能体会到刘勰的苦心安排呢?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仔细、认真地研读《文心雕龙》文本,因为刘勰已经在作品中告诉我们原因了。

    我们一同去从作品中寻找答案吧。

    文题“正纬”的含义。

    “纬”即纬书,与经书相对而言“正”意为摆正,文题“正纬”的含义就是辩明、摆正纬书在文学史中的位置,即正确认识纬书在文学史中的价值和意义。

    为什么会出现纬书?

    一、“神道阐幽,天命微显”,神道与天命的阐与显是幽是微的,是不明显的,是常人不易注意、不易觉察、不易发现的,即使发现了,认识与表述也是不准确的。

    二、“世敻文隐,好生矫诞”,时代久远,有些记载很不清楚,容易产生不实的假托。

    三、由于人们的智力等的差别,人人所认识到的神道与天命是不同的是有差别的。

    究于以上三种原因“真虽存矣,伪亦凭焉”即使有真实的正确的经书存在,假的纬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刘勰何以知其为纬书?

    “六经彪炳,而纬候稠叠;《孝》、《论》昭晰,而《钩》、《谶》葳蕤。按经验纬,其伪有四: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丝麻不杂,布帛乃成;今经正纬奇,倍擿千里,其伪一矣。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而今纬多于经,神理更繁,其伪二矣。有命自天,乃称符谶,而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则是尧造绿图,昌制丹书,其伪三矣。商周以前,图箓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综,其伪四矣,”与经书相比较,刘勰谈到纬书之四“伪”

    “伪既倍摘,则义异自明。经足训矣,纬何豫焉!”意为伪托的纬书既然违背经书,则经书与纬书的意义不同就很明显了。经书已满可成为后世的准则了,何须纬书参预呢!

    既然如此刘勰为什么还要谈论纬书呢?“前代配经,故详论焉”因为前人用纬书来配合经书,所以有必要详加论述。而且后世对纬书的态度褒贬不一“桓谭疾其虚伪,尹敏戏其深瑕,张衡发其僻谬,荀悦明其诡诞。”“平子恐其迷学,奏令禁绝;仲豫惜其杂真,未许煨燔”

    为什么对纬书的态度褒贬不一呢?因为在有些人看来纬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于是伎数之士,附以诡术:或说阴阳,或序灾异;若鸟鸣似语,虫叶成字,篇条滋蔓,必假孔氏。通儒讨核,谓起哀、平。东序秘宝,朱紫乱矣!至于光武之世,笃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沛献集纬以通经,曹褒撰谶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

    那么,纬书就一无是处没有存在的价值吗?

    “若乃牺、农、轩、皞之源,山渎钟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这段文字透露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

    “牺、农、轩、皞之源,山渎钟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